位山灌区:建管齐发力 实现新升级

2020-01-17 07:25:10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中国水利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干渠节水生态

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通过强化建设管理、加大科学研究、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提升灌区工程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建设进程,实现了位山灌区新的升级。

昔日沙尘满天、生态脆弱的沉沙池蝶变为生态湿地公园

位山灌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中下游最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灌区。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运行,1962年因涝碱停灌,1970年复灌。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1亩=1/15hm2,下同),有效灌溉面积508万亩,占聊城市耕地总面积的65%,灌溉范围涉及聊城7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

位山灌区渠首工程——位山引黄闸设计引水流量240m3/s;骨干工程设有东、西2条输沙渠,2个沉沙池区和3条干渠,总长274km;另有分干渠53条,流量大于1m3/s的支渠393条,各类水工建筑物5000余座。在长期的引黄供水服务中,位山灌区逐渐形成以农业供水为主兼顾工业、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多元化供水结构,每年还向河北雄安新区引黄入冀补淀、向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补给水源等跨流域调水,为聊城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水源支撑、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自1998年国家启动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建设以来,位山灌区抢抓机遇、认真谋划,大力推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连续22年完成了24期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57亿元,衬砌改造渠道478km,配套改造各类建筑物1997座,新建管理道路373km,建成了一大批水利枢纽工程、国家级重点灌溉试验站和国内领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建设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灌排工程体系。

把原来沙土飞扬、垃圾乱弃的二干渠堤防建成了绿荫滴翠、奇石林立、充满水文化气息的城市生态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工程短板

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与资金管理,着力构建建后管护长效机制,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高、进度快、效益突出。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和现场管理机构,建立起分工负责机制,明确节点、任务、目标、责任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二是严抓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四制管理,推行了“代建制”,强化各参建方的履职监督;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建立健全施工单位“三检制”、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验收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压实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强化日常督导,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审核管理;严格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确保了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安全,及时发挥效益。四是完善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每年筹措养护资金1000万元以上,提高维修养护标准,制定了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了工程管理细则和维修养护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建后管护体系;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专业化养护。五是推动重大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规划》;积极开展了《沉沙池水库功能可行性研究》《堤防安全设施建设与岸线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编制工作,为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提供项目储备和发展依据。

积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位山灌区坚持以强监管为总抓手,向管理要效率和效益,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创新,相继开展“管理提升年”“全面提升年”“工作落实年”活动,在全国率先将骨干渠道纳入河长制,由三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标准体系,实行灌区“渠长制”、基层观摩考核、重大工作专项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等管理措施,形成了责任明确、评价科学、高效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灌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坚持依法管水治水,广泛开展水利法规宣传,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水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引黄灌区公安派出所作用,营造安全、稳定的灌区发展环境。

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美丽灌区

位山灌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秉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奋斗目标,以引黄泥沙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了灌区生态化建设。一是加强干渠综合治理,建成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二是以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依托,编制《水利风景区建设十年规划》,建成了一干渠渠首兴隆村、二三干渠渠首周店等5处水利风景区。三是大力推进渠道两岸园林式景观提升。分段实施干渠沿线景观绿化,建成了总干渠、一干渠上游堤防滨水生态景观廊道和干渠与重要道路节点景观。四是积极推进沉沙池区生态恢复治理。制定了《位山灌区沉沙池生态改善和旅游扶贫开发规划》,统筹水林沙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沉沙池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把昔日土地贫瘠、扬沙严重、经济贫困的生态脆弱区建成了聊城生态示范区,成为聊城生态旅游新名片。

推进科学研究,建设智慧灌区

把智慧灌区建设作为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建成了以智慧灌区E平台为核心的智慧灌区体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信息自动化采集和传输、远程自动化监控以及信息智能化分析,促进了灌区管理效率、精细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和管理决策的现代化、科学化。同时全面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与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黄河水科院、山东省水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水热通量观测、农业节水增效、泥沙治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2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成果获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

二三干渠渠首周店水利风景区

开展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隐患排查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系列工程,位山灌区累计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0多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近200万亩,骨干工程渠系利用系数达到0.9,骨干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节水能力、调控能力、抗灾防灾能力和分散沉沙能力大幅度提升,推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抗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实现聊城粮食供给由以往的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丰收,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二是节水综合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农业灌溉效率,节约了的水资源转移到工业、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方面,为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骨干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聊城水系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水源支撑。三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实施有力带动了机械、建材、施工、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水利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通过美丽生态灌区建设为群众提供了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的活动场所,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为今后位山灌区做好引黄供水管理、加强黄河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位山灌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中央“十六字治水思路”,准确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奋斗目标,以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为抓手,以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建设进程,努力推动位山灌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干渠节水生态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节水公益广告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大众文艺(2020年21期)2020-12-02 05:09:34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