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海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3)
各高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同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更是要注重向学风建设所“靠拢”。高校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间的联系较之其它学科要紧密的多,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也可以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媒介。但也需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思政教育整体状况并不良好,其对于学风建设以及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无法提供充足帮助和支持。为此,探寻出学风建设视角下,更为良好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思政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来看,其虽然是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基本构成,但思政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也是不争事实,很多学生对思政知识学习的热情也明显不足,这也是国内高校思政教育整体发展上的一个缩影。从教育质量上来看,由于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阶段机械式教学法应用十分广泛,思政教师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开展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师生间在教育教学上的互动与交流也相对较少,而这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整体质量相对较低。学风建设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呈现出的这种状况已经演变为了学科教育发展中十分显著的问题,这一状态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更是难以为良好的学风建设提供足够支持。
学风建设需要同高校思政教育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换言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活动同学风建设联系在一起。高校层面也要注重对思政教育这一重要学风建设载体和媒介的利用,借助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有利契机,通过思政教育层面的改革进程推进,将学风建设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整体发展之中。通过增强学风建设同高校思政教育间的联系,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便可以被看作是学风建设不断进行的过程,思政教师也能够成为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并通过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推动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
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学习习惯好坏与否有很大关联,学风建设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在2016年进行了大面积的良好学习习惯塑造性活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更是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论、教育发展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等融入到了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中。这一做法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群体对知识学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选用层面进行的调整也提升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在侧面上降低了学风建设的现实压力与难度。
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特别是在学风建设视角下,对大学生正确三观塑造事宜给予关注和引导,并通过正确三观的塑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也可以为学风建设作出很大贡献。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着书本进行,但也要跳出书本知识框架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适度提升社会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占比,从而借助更为多元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知识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钻研和创新,从而借助良好三观与良好的学习观,为高校学分建设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思政教育的大环境较为机械,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式教学法的大面积沿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师生间的联系,“教”与“学”也很难被统一在一起。为了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好服务与学风建设,并未学风建设提供更多帮助,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创设出一个更为和谐,且学术自由度较高的教育大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性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并与学生一道进行思政层面的分析、探讨,在这一进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中良好教育环境和学风建设间达成同步。
学风建设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上要进行形式上到内容上的不断调整、创新和优化,将学风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心之一,并顺势进行教学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也极为可行。高校思政教育中既有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都需要进行调整,也只有较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同学风建设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真正地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