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笑寒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电气类专业实训基地服务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智能电梯技术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在运行过程中,怎样使实训基地走向专业化、社会化、效益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尤为关键。文献[1]提出了建立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师资培养机制、运营机制是关键措施,文献[2]提出从科学定位、总体规划、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造。但是都忽略了硬件设施的更新。文献[3]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建造校内实训智慧工场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但是不够全面。文献[4]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偏低,难以满足企业岗位需要,提出进行专业实训体系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没有涉及硬件的升级和信息化手段的措施。近年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从课程开发提升实训设备功能;信息化、智能化等实训基地共享化;硬件升级先进化及智能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
本校电气类实训基地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第一阶段主要建设了基础类实训室,后来又逐渐建设了电气自动化创新实训室、低压电气和全集成实训室等。当前,又投入了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第一阶段的实训室已经严重落后于市场发展,使用效率低,维护成本颇高。第二阶段建设的实训室基本满足实训要求,但是存在着功能不全的问题。最后建设的实训基地满足当前科技发展,但存在着维护困难的状况。
电气类实训基地建设年代较早。各实训室相对封闭独立。对于基础类实训室,早期很多电气元件及仪表智能化很低。这些实训室配置仪器仪表等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专业实训室智能化程度也落后于市场。PLC实训室,没有考虑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变频器等的闭环位置控制装置。低压电气实训室采用的是常规的开关元件,也明显落后于目前智能的物联网开关元件。全集成实训室主要是系统的网络化不足;新型的智能制造中心智能化程度较高。另外,所有实训室也是独立的个体,之间也没有智能的信息化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高水平的师资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但是课程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度,及实训基地的改造升级不够。大多数教师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现有的实训资源完成课程。对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性不高。虽然,每年都有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企业顶岗学习计划。但是效果不太显著。另外,现有的激励政策也把教师的精力吸引到教学、科研、竞赛指导和项目建设中了。最终导致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受阻。
我校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技能训练的指导者。实训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归实训室。这种使用管理脱离的方式,局限了实训室功能的最大发挥。
一方面,节约资金。每学期,院部统筹规划。统一申报耗材计划,首先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另外,略有剩余的情况下,有专业教师申报实训室改造耗材计划。通过老师带学生扩充实训设备的功能。另一方面,部分昂贵的耗材,可以采用市场上的二手配件。最大限度的保障实训设备的运转,又能提升设备的功能。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与企业共建专业,由企业提供部分设备和自筹资金建设的智能制造中心共同为该专业服务。
1.实训基地智能化信息化
近些年学校建设了“智慧校园”,基本实现“网络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管理规范智能、服务便捷高效、生活绿色和谐”的校园。基于此无线网络,实训基地所有教学和学生用电脑均实现无线上网功能;学校提出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之一,实验实训信息化:改变传统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的现状,建设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新常态,建设仿真实训与实操实训的互补,虚拟现实技术模仿仿真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实训相结合,着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合。对三大类实训室正在逐步上线融信息化课程于一体的二维码识别系统,语音解说系统和安全警示系统等。不仅把实训台的使用说明书、开机流程文件共享,还要把设备开机过程和开机检查形成视频共享。
2.实训基地设备智能化
实训基地设备功能不同改造方法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是虚拟仿真平台和设备智能化的功能的扩展。
第一类基础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主要是引Matlab仿真软件进课堂,使学生仿真调试完成后再进行实际调试;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机与控制、高压和电工技能等实训室主要是更换新型材料。对于电工电子实训室使用Multisim软件辅助教学以弥补实训设备的不足;单片机实训室则采用设计设计软件,并且用普开单片机开发板代替早期的落后的开发板;在PLC实训室,使用新型西门子控制器制作实验板,实现了和兼容原三菱实训平台效果。另外,购买西门子通讯组件,实现了该PLC的Profibus及以太网通信功能。后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编码器和变频器改造现有电动机,实现了PLC控制变频器的精确位置控制。
第二类专业实训室。低压电气实训室主要是使用新型遥控开关,语音开关等新型开关器件。另外,引CAD软件进课堂,实现设计训练的一体化;全集成自动化实训室和自动化创新实训室主要实现西门子300、400和1200、1500的网络控制。实行硬件扩展加软件调试及仿真于一体的智能化手段。主要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工业网络控制设计基于无线桥接的分布式实训系统,使程序的下载调试实现无线传输。
第三类生产型实训基地。该基地自动化成较高。目前主要是文化氛围、设备信息及实训项目的信息化处理。另外,该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行和生产加工。
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的课程改革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需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首先,建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提升专业能力。并且职称评审以及评优评先等联系在一起。
其次,建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学院先后开展了“说专业”和“说课程”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活动带动各个专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更上一个台阶。在“说课程”活动中,学院提出的“课程育人”新理念和“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5]。完成课程整体设计、项目设计及单元设计。2017学校提出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之一便是实验实训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电气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归院部统管。有助于效率的最大化。我校没有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只有实训室管理员负责设备的资产管理。实行教学管理体制的一体化[6]。此种模式下,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不但实施一体化教学,而且承担实训室管理和维护,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实训室的功能。当前,正在加快新校区建设。通过实训资源统一布局,逐步实现实训基地综合信息管理,最终实现实训基地的智能化管理。
综上所述,在深入分析校内实训基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从节约经费、创新发展,推进实训基地智能化信息化、课程改革常态化,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促进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另外重点分析了电气类实训基地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实训基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政策层面激励广大专业教师进行实训基地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