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卉慧
(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韵尾鼻音的消变现象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有记载。清代音韵学家依靠眼睛、耳朵对这种现象感性地的记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验语音学开始利用仪器, 软件等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定量精确分析研究。Barale.C (1982)对北京方言中韵尾鼻音的消失做出了定量考察,并提出韵尾鼻音消变的三个阶段:1)前接元音鼻音化;2)韵尾鼻音消失;3)前接元音去鼻音化。就韵尾鼻音消变的原因研究, 我国早在清代学者戴震便提出了阴阳对转理论,即,上古汉语三种韵尾,阴声韵, 阳声韵,入声韵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将韵转分为四类:正转,旁转,旁对转和递转。之后的实验语音学派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解释,林茂灿、颜景助(1992) 在对普通话带鼻尾零声母音节中出现的协同发音现象, 利用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了的探究并指出,鼻音韵母中 V 的位置及声调对 V 的时长有很大的影响。
观察各种方言可知,韵尾鼻音的消变形式多样,消失只是其中一种鼻音韵尾的发展方向,因以往对方言的考察十分稀缺,且大多源于语感方面的结论,本文将用实验的方法实证方言中韵尾鼻音的其他发展方向,并探索其消变原因。
根据王珂《林州方言语音调查研究》,陈松亚《林州方言语音研究》和王青峰《长垣方言志语音篇》对林州方言与长垣方言的语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包含各受试方言的所有韵母的字表和调型字表,字表中所选例字均保证日常化,避免选用生僻,专用字等。
以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与有效性,本实验在林州和长垣县请了 30 位听力、发音正常的土著居民作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均从未长期离开当地,日常交流对象基本只对当地居民。发音者的性别均为女性,年龄均在 45-55 岁之间。发音者均识字,但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之间。
本次实验,实验员在隔音室里对受试者进行单独录音,每位受试者在录音前留有 5 分钟熟悉实验材料的时间。实验时,要求受试者对实验材料循环重复五遍。在每个词语录入的过程中,均留有一秒的停顿时间。每位受试者的实验记录单上均有以下信息:1)受试者代码;2)受试字序号;3)受试字。
1.韵尾鼻音
观察所有受试字 Spectrogram 图可得:在林州方言韵尾-n 已经彻底消失,如该方言里的“竿”字,在普通话中是前鼻音-n,由图 1“竿”字在 Praat 中所显示出的Spectrogram 可以观察出,林州方言里“竿”字的 Formants 韵尾鼻音的特征已经不见,显示的均为元音的图像特征。
因此可得,林州方言中前鼻音-n 的消变方向有两个,即 Vn>V 或 Vn>V。
图 1 林州方言中的“竿”字
图 2 林州方言中的“文”字
2.鼻尾前接元音
图 3 林州方言韵尾鼻音前接元音声学舌位图
3.声调型
收集并分析 Praat 中对受试字的声调显示的数据可得表 1。观察表 1 可得: 首先,林州方言中缺失阳平和上声两种声调类型,只有阴平、去声和入声三种调型。其次,阴平的调值为(44),去声与入声的调值差分别为两个度和一个度。
表 1 林州方言声调型及调值[注]调值的划分标准是根据朱晓农《语音学》,第九章:声调 分域四度,商务印书馆,2010.277-297.
1.韵尾鼻音
观察所有受试字Spectrogram 图像可得:在长垣方言韵尾-n 已经彻底消失, 如该方言里的“敢”字,在普通话中是前鼻音-n,而图 4 是“敢”字在 Praat 中所显示出的 Spectrogram 可观察出,长垣方言里“敢”字的韵尾鼻音的痕迹已经完全不见,音能很大,Formant1 下降,Formant2 上升,即舌位是由一个前低元音向一个更靠前且高元音的位置滑动的过程,因此可得,这个字的韵母而是由两个元音组成,观察第二个元音 Formants 的数值可知,此为元音/i/的 Spectrogram 的图像。
因此,长垣方言中韵尾鼻音-n 的消变过程为 Vn>Vi。
图 4 长垣方言“敢”字
图 5 长垣方言“抗”字
2.鼻尾前接元音
3.声调型
收集并分析 Praat 中对受试字的声调显示的数据可得表 2。观察表 2 可得: 长垣方言的调型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首先,该方言阴平声调值为 44; 其次,长垣方言中阳平的调值差为 3 个调值差;再次,该方言中上声调值差为213,最低音与最高音调值间隔度为 2;最后,该方言中去声的调值差为 3。
图 6 长垣方言韵尾鼻音前接元音声学舌位图
调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阴平阳平长垣方言441421352———
1. 鼻尾消变与其前接元音种类数量的关系
各方言中鼻尾的消变与鼻尾前接的元音的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3所示:
表3 各方言鼻尾数量对比表
由表 3 可得,林州方言、长垣方言中前接元音种类数量较少,只有两个,方言中存在的韵尾鼻音只有//一种;普通话中前接元音种类数量为 5 个,韵尾鼻音存留有两种/n/, //;英语前接元音种类数量为 11 个,韵尾鼻音有三种/n/, /m/, //。由此可得,鼻音前接元音种类数量与鼻尾种类数量成正比,前接元音种类数量越多,鼻尾越稳定,留存的鼻尾种类数量越多。
2. 鼻尾消变与其前接元音位置的关系
图7 林州方言元音声学舌位图
图8 长垣方言元音声学舌位图
图9 英语元音声学舌位图
由图 6-图 8 观察可得,首先,林州方言、长垣方言中的元音系统呈三角形分布,英语元音系统呈倒梯形分布,因此舌位的涉及面积较大;其次,两种方言中元音位置较英语中元音的平均位置均较为偏低,因此二种方言中的口腔开口度较大。
吴宗济等(1989:207)指出,前接元音的开口度越小,鼻尾时长也就越长; 前接元音越靠后,鼻尾时长就越长;而鼻尾时长越长,鼻尾就越不容易脱落。因此,由于林州方言和长垣方言中元音的开口度较大,导致鼻尾时长较短,因此, 两种方言里的韵尾鼻音均更容易发生消变。
其中,由于林州方言中/a/过于偏低(如图 6 所示),为该方言中与/ɑ/相临的齿龈鼻音/n/发生直接脱落提供了条件;长垣方言中/i/的位置偏低,与/a/之间的数值差较小,为与/a/相临的齿龈鼻音/n/转化为高元音/i/提供了条件。
表4 各方言调性对比表
通过表 4 对林州方言、长垣方言与普通话的调型对比分析可得,林州方言存在以下两种特点:1)在类型上,多了入声,少了阳平和上声;2)在调值上,调值较低,调值差较小。长垣方言存在的特点为:与普通话在调值方面,上声和去声的调值差较大。
林、颜(1992)对普通话的研究中指出,不同声调对鼻尾/n/和//时长存在显著影响:/n/和//自身时长在上声和阳平中较长,去声中最短。由此可得,林州方言中,因为上声和阳平的声调型的缺失,却多了入声的声调型,导致语言中鼻尾时长较短,更易发生脱落;长垣方言中,因为阳平调值差较大,从而引起前接元音时长延长,鼻尾时长缩短,而后发生变异。
经实验验证,林州方言与长垣方言中韵尾鼻音/n/均已消失。林州方言中,因为前接元音的数量较少,阳平、上声的缺失,以及入声的留存,使得韵尾鼻音易发生脱落,又由于方言中的韵尾鼻音的前接元音位置相对偏低,所以鼻尾/n/产生了两种去向的可能,即,Vn>V(V=//[注]括号内为前接元音的取值范围,即在前接元音分别为[?]时,两种消变过程才会发生。),或 Vn>V(V=//[注]括号内为前接元音的取值范围,即在前接元音分别为[]时,两种消变过程才会发生。)。长垣方言中,因为前接元音的数量较少,阳平和去声的调值差较大,使得韵尾鼻音产生脱落的趋势, 又由于方言中/i/与/a/之间的数值差偏小,所以鼻尾/n/消变为高元音/i/,即/Vn>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