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星,黄娟娟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2015年苏州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决赛的技战术。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乒乓球方面的科研期刊、学位论文以及有关丁宁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对2015年苏州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决赛,两场比赛录像资料进行观察。
1.2.3 三段统计法三段统计法将丁宁的比赛的分为发球抢攻段(第一板和第三板)和接发球抢攻段(第二板和第四板)和相持段(第五板及以后)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得出数据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2015年苏州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丁宁vs木子的丁宁三段指标分析见表1,从整体上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丁宁的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比较高,分别为66.7%和50.8% 。根据模式值评估指标,发抢段得分率在65%到70%为良好,相持段得分率在45%到55%为良好,所以丁宁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在良好,且相持段使用率较高,但发抢段使用率较低为19.8%,可以看出,丁宁在发抢段有明显优势,往往在前三板就可以赢下对手,但是使用率比较低。在接抢段,丁宁的得分率比较低为36.1%,使用率比较高为29.8%。说明丁宁在接抢段处于明显劣势,在转换到相持段,丁宁有明显优势,在多回合中往往能够占据上风,且使用率也比较高。这也是丁宁在比赛中,接抢段转化为相持段获得优势的关键。
2.1.1 发抢段技战术分析从技术统计看,丁宁在整场比赛中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66.7%,在65%到70%为良好,但丁宁在各局比赛中发抢的使用率较低,充分说明丁宁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有较大优势,但在前三板分出胜负的几率较小。在第二局,丁宁将她发球抢攻的优势表现很完美,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
2.1.2 接抢段技战术分析接抢段,丁宁的平均得分率36.1%,且平均使用率为29.8%。结合比赛录像分析,丁宁本身的技术特点就是左手横排技术出色,但在接发球技术上,存在很多不足。接抢段,使用率高达29.8%,得分率在及格左右,形成被动防守的局面,给对方很多机会。比赛第一局,在接抢段的劣势非常明显。在第四板球失误非常多,可能是受到对手的影响。
2.1.3 相持段技战术分析相持段,丁宁的平均得分率为50.8%,平均使用率为50.4%。结合比赛录像,可以看出,丁宁在比赛相持段用正手进攻时的得分率较高,其进攻意识很强,能灵活地找到对方弱点,尤其是在第五板,很大程度给对方带来压力,使自己处于优势。
表1 丁宁三段指标分析表
2.2.1 发抢段技战术分析丁宁三段指标分析见表2。从技术统计看,丁宁在整场比赛中的发抢段得分率为65.4%,接近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说明丁宁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有较大优势。丁宁的下蹲式发球是其一大特色,让对手捉摸不透,其技术要求较高,可实战运用效果也较好。
2.2.2 接抢段技战术分析接抢段,丁宁的平均得分率为36.4%,达到及格,可见其在接抢段明显处于劣势,第二板回球质量较低,给对手创造了很多进攻的机会。自身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很好地做出调整,可能也与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关。
2.2.3 相持段技战术分析相持段,丁宁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也是此场比赛丁宁战胜刘诗雯的关键。丁宁对刘诗雯的起正手球的落点、旋转、速度都比较适应。相持段,丁宁以正手拉球为主,反手拨球为辅,比较典型的丁宁侧身搏杀后,球拉到反手位,导致刘诗雯反手变正手频频出界和在对拉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见丁宁正反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稳定。
3.1.1 发球抢攻依然是乒乓球比赛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通过两场比赛的数据分析,发现丁宁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优势不够明显,发球质量、旋转、速度都有待加强,没有给对手造成压力,尤其在比赛中第三板的衔接,对手很好的回球,反而给自己造成较多的失误,没有充分保持前三扳的优势。
3.1.2 在接球抢攻段,丁宁表现一般,其对对手的发球“吃”不透,没有创造主动抢攻的机会。但丁宁在接抢段接发球反手拧拉的技术比较突出,为自己在接抢段处于主动地位创造了机会,使得对方陷入被动的局面接连失利,也是赢得比赛的主要技术。
3.1.3 从数据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丁宁在相持段的表现优于发抢段和接抢段,丁宁在相持过程中路线多向,稳定性高,还原速度快,第五板和第六板的衔接处理技术成熟,给对手造成较大压力。
表2 丁宁三段指标分析表
丁宁在继续保持自己的下蹲式发球、左手快攻弧圈技术、抢先上手意识等优势下,注重衔接技术的使用, 减少无谓失误, 并在相持阶段, 积极主动寻求变化,从而赢得主动。此外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练习手段来提高稳定性,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以在大赛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