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然
摘 要:学前教育一般面对3到6岁的儿童,其作用主要是启蒙,为幼儿培养较为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基础。在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虽然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有限,但已经具备色彩辨别及观察能力,可以使用颜色来表现一个画面,手工操作意愿也较为强烈,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美术学习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学前美术教育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为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思路
以往进行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但这样的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效用往往有限,难以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效果[1]。美术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发展最早的分支之一,艺术是为了创造美,但如果从入门来看,学习艺术首先要能够认识美[2]。而相对没有基础、没有成熟思维的幼儿,如果使用模仿的学习方式,那么幼儿只是貌似会画与成人审美相符的图画,但幼儿自身根本不明确自己画的是什么,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审美。
一 学前美术教育作用分析
(一)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对于任何事物都抱有相当的兴趣,对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喜欢,而对于美的感知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过具体到个人则会有一定差异。美术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学前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美术这一特点,对于幼儿审美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用生动且形象的工具来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观察,从而确定工具的特点,用画笔将其表达出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作用便是引导及启发幼儿,以幼儿心理及兴趣来提升幼儿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
(二)学习兴趣提升
在进行学前美术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以及大量实物作为教学工具,为幼儿提供多类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近距离观察、感受,能够有效激发对于各类事物的探寻兴趣,进而使得学习兴趣提升。美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就算是一个物理公式也有其不一样的美感,关键在于想去探寻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三)智力开发
幼儿学习事物主要依靠想象以及观察,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外教学,拓宽绘画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使得幼儿视野罗达,对于幼儿智力开发大有裨益。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学习完成的知识内容,幼儿对新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推动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使其创造力提升。
二 学前美术教育的新思路
(一)教学环境创设
较其他阶段学生而言,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简单,对事物的理解更偏向于本质,因此教学环境的创设只需要遵照环境本身来进行优化。比如自然环境中的阳光、虫、鸟等,社会环境中的家、人、街道等,幼儿的绘画中常见的花鸟、楼宇、人等都是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反映。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首先要对视觉环境进行优化,幼儿更喜欢自然的气息,视觉环境的优化主要是对园舍绿化,使得幼儿有机会观察到不同植物的形态、造型以及生长特性等。生活环境则尽量要儿童化及生活化,使得儿童身心发展健康积极,教室则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可以接受的元素进行布置,比如礼貌教育以及风景、卫生教育以及挂图等。环境创设过程中,要保证幼儿心情欢愉。幼儿的绘画通常是没有目的的,因此不是构思完成后绘画,而是边画边想,偶尔会在绘画中增加部分语言及动作。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为幼儿提供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也要保证和蔼的态度,通过开展绘画比赛等教学形式,使幼儿能够在积极的氛围下展开绘画。
(二)以幼儿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学前儿童的年龄都较小,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不过在注意力上较为缺乏,即使面对自己兴趣浓厚的事物也无法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只能保持短暂的好奇性。这也是3到6岁幼儿较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美术教育的效果。为此,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启发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及指导为主,使得幼儿的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多是经过后天培养得到的,但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这一培养,较其他阶段效果更佳。学前教育阶段中,运用游戏的方式是极为广泛的,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成长迅速,需要相应的运动来获得更好的协调能力。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能够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的同时,对美术的兴趣也会更为浓厚。
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以及社会信息化发展,幼儿学前教育成为较为关键的教学阶段。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绘画能力的主要科目。本文对美术学前教育的新思路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罗玉洁.论学前美术教育常见误区及对策[J].明日风尚,2019(6):121.
作者简介:陳沛然(1989.03-),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