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馨 黄婉婵
摘 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需要构建和创新优质的传播话语。新时代建设新思想的传播话语,需构建兼具政治性与生活化的话语主题、兼具权威性与互动化的话语内容、兼具严密性与通俗化的话语逻辑以及兼具传统性与现代化的话语形式。达到这些目标的良好的传播话语,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构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5.002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5-0011-04
新时代诞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创造的理论新成果,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唯物史观和历史经验均启示着我们,只有当群众掌握了这一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召力。然而,思想的意蕴有深度,理论的叙事很宏观,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清楚并认同其价值和真谛,需要借助传播话语这一重要介质。深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的含义、建设目标要求和重要功能作用,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建设的必要性
《辞海》将话语释义为:“言语交际中运用语言成分建构而成的具有传递信息效用的言语作品。”[1] 法国学者福柯认为具有表述功能的陈述和事件形成了话语框架。话语是语言学和语言分析的重要范畴,广泛使用于不同学科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科学话语、文学话语、舆论话语、历史话语、知识话语等。按Wallace C. Fotheringham(1966年)对大众传播所下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有关符号的选择、制造和传送的过程,以帮助接受者理解传播者在心中相似的意义”[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指的是传播主体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用以陈述、表达、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符号表现及信息载体的总称。任何传播话语,都需要传播主体的编制和表达,那么所编制出来的符号信息的优劣,必将影响传播的效果。传播话语是人民群众知晓、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介质,传播话语的准确性、通俗性、生动性,直接影响着大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和认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兼具理论的无穷魅力和智慧的耀眼光芒,其体系之大、谋略之深远、内容之广博,普通群众不容易全面了解和把握。传播话语正是为我们充当着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难作于易的重要工具和良好介质。在今天这个被网络空间所包围的信息时代,传播话语才是真正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想听、愿听、听懂的理论中转站和传声筒。重视并加强对传播话语的创造、编制和集成,是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重要路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的建设目标
传播话语并非等同于官方话语,在新时代环境下,简单地将官方话语、学术话语作为传播话语无疑是不切实际且收效甚微的。话怎么说给大众听,是一门学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要素:一是话语主题,即话语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二是话语内容,即表述了哪些符号信息;三是话语逻辑,即如何组织和集成话语符号;四是话语形式,即话语如何表述。基于此,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需要达到何种要求、实现何种目标,应从以下四个要素进行思考。
(一)在话语主题上,做到政治性与生活化兼具
话语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的核心要素,即大众传媒上出现的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话语主题能不能吸引民众的关注和兴趣,是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的首要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行动指南,与此同时,新时代的新思想也并非是远离民众高高在上的,其中许多施政方针和具体举措都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据此,传播话语的主题应做到兼具政治性与生活化的特点。在传媒上出现的话语主题,既要有关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改革深化、党的建设等宏观政治宣传,也要有更多倾力于讨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化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体现在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求。传播话语所围绕展开的主题,不仅重视针对党员干部和社会精英的政治宣传,还应多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找准传播主题的切入口,用生活故事折射新思想的深远意义,以平凡人物映照新思想的不凡价值。尤其是要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话题上多回应多发声,吸引更多的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主题产生兴趣并逐步深入其内涵实质。
(二)在话语内容上,实现权威性与互动化并重
话语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的主体要素,即传播主体编制和运用了哪些符号信息来传递新思想的内涵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流媒体上出现的话语内容是严肃的、权威的。然而,如果在所有的传播媒介上出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风格和形式,反而可能会容易让民众产生距离感。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和精神层面的要求愈加突出,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传播者”,人民群众已经从传播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内容的制造者。对此,应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在传播新思想话语内容时高度重视群众的需求,在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话语内容时,主动与群众互动,进行互动化的话语内容和信息的传播。例如微信公众号“人民网”曾在互动版块开展的“曝光形式主义”征集活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可以在公众号上对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直接留言。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互动,同时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央“反对四风”不是喊喊口号,不是短期内做做样子,而是将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常抓不懈。事实证明,与群众的交心、交流和互动越频繁越彻底,越能走进群众的心里,从而引领群眾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
(三)在话语逻辑上,强调严密性与通俗化统一
话语逻辑就是如何来组织和集成具有表述和传递信息功能的话语符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度自洽的科学理论,叙述表达自是逻辑严密。正因如此,新思想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推敲。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表达就得变成死水一潭、铁板一块,习近平本人讲话时,在逻辑严密的前提下更是十分注重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其思想的精华。比如,他在2012年底对人民军队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要求,从灵魂、核心和保证三个方面精炼地明确了新时代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宗旨和方向;紧接着又于2013年12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继续强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面子里子都要有样子。面子是里子的外化……我想‘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3]。习近平关于强军目标的论述,为我们进行新思想的传播话语逻辑建构作了很好的示范,他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语(比如“样子”)的简明道理逻辑(如“面子和里子都得有样子”),让军队官兵和广大群众容易理解强军目标的内容和要求。新思想的传播话语逻辑,应符合人们常用中文语句的用法习惯和当代国人的思维方式,尽量避免和少用西方话语体系的抽象名词和繁复句式。通俗化、民间化的话语表达有利于提升新思想传播效果。
(四)在话语形式上,注重传统性与现代化并举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形式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应“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4] 。长期以来,我们党的主流媒体形成的传播话语形式更多重视正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教育以及宣传,注意力集中在电视、报刊、广播的新闻稿件和理论宣讲方面。随着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挑战,传播话语如果仍旧停留在仅仅适用传统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势必弱化新思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视化、数字化、形象化和动态化等成为传播话语现代化形式的突出特征。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不断创新话语的表現形式,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话语信息接受需求和习惯,将传统的文字、语音与新兴的图片、视频等不断融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传播增值。新思想的传播话语形式,需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和瓶颈,常态化引入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增强传播话语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话语的功能作用
传播话语的建设和创新,目的是为了提升和增强传播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传播的触角无所不及,传播的力量无所不在,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5]48 同样,好的传播话语对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召力、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凝聚力以及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均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内容,引领着社会思想的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方向。美国传播学学者E·M·罗杰斯曾认为,“传播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6]。大众传播进行得好不好,与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影响力的强弱有直接的关联。好的传播话语,有助于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营造和谐、认同的舆论氛围。紧贴群众生活、注重平等对话、表述通俗易懂且形式生动活泼的传播话语,能更好地吸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新思想,进而能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发展需要,充实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二)有助于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效果,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传播话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发展、社会转型、民生举措等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话语占据社会舆论的主阵地,有助于抵御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蚀,帮助大众清晰辨别舆论场中的杂音和噪音。加强传播话语的创新和建设,有利于增强新思想的思想引领力、舆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真正让人民群众了解新思想、认同新思想、相信新思想。只有这样,思想的先导作用才能有效凝聚和集结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用信任和拥护的实际行动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支持。
(三)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
习近平一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5]42,并不时提醒广大党员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话语,有助于增进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彰显我们党一心为人民的亲切态度。曾经一些媒体的官僚主义做派和形式主义文风,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党和人民的关系,伤害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感情。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思想的传播话语,能建立起与人民群众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通过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用真情实意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习近平平易近人的话语风格,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最高领袖的亲和与关爱。新时代传播新思想,应转变过去单向式灌输的话语表达,多采用互动型轻松平和的符号表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思想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真挚感情,愿意并乐于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第6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622.
[2]陈阳.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J].国际新闻界,2000(4).
[3]习近平眼中“军队的样子”[EB/OL].(2017-07-05)[2019-06-20].http://politics.rmlt.com.cn/2017/0715/484318.shtml.
[4]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6] [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03.
责任编辑:顾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