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2019-01-14 09:13卢细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刘和珍建构学科

卢细芳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成长目标的宏观描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教学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思考。阅读教学历来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应当是高中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笔者基于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必修三《记念刘和珍君》(以下简称“《记》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对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可能性

对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去读文本”。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精读、泛读、素读、互文解读等,客观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但不可回避的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指向,强调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回答文本后面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一些阅读技巧如先读问题、后读文本,也因其能够高效应试而受到热捧。尽管带着明显的应试指向,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支柱方式,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放到核心素养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来观照,发掘其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笔者通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形成以下认识。

一是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奠基性的作用。学生是通过对语言(字词句段篇章)的理解来建构意义的,阅读必然是一个以语言为加工对象的过程,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阅读的代名词。

二是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根据语言建构意向,形象思维随之出现,故而阅读教学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是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可以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的过程由理解“意思”来保证,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建构意义。“意义”是面向审美与文化的,所以说阅读教学在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这两个要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阅读过程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全包括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生成关键能力,可以形成必备品格,因而基于阅读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有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二、比较阅读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

学生在阅读中的自然反应之一,就是比较。比较分为多种层面,有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的比较,有不同阅读者生成的观点的比较,无论是什么层面的比较,都需要认识到比较式阅读其实一直是高中语文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事物先集中、再分类归纳的目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分析和比较几个问题之间的异同,将事物间的差异更加清晰、明显地展现出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楚明白,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工语言,调动思维,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苏教版《记》文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也是面向青年学生的洗礼之作。采用比较阅读的思路,本课可以设计如下两个环节。

一是比较历史中的刘和珍与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笔者先将课文的背景向学生作了介绍,尤其是重点介绍了刘和珍这一人物,并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不出意外的,学生大脑中多数是一种脸谱化的民国青年学生的形象,而且更多的学生是根据影视作品构建出来的形象。而通过阅读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进行比较,他们发现大脑中构建出来的热血青年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如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就是刘和珍们浴血且不惜殒命的形象。

二是比较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与普通人感知的社会。了解社会背景实际上是了解人物的重要方法。常人感觉的社会往往显得平常,而鲁迅先生擅长用自己的视角解剖社会,发现社会的罪与恶,甚至也敢于面对自己皮袍下的小。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尤其是对段祺瑞政府开枪射杀青年学生这一事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自发进行的比较。有学生问“政府开枪射杀学生,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有学生评价“当一个社会中的青年学生为国担当时,往往折射的就是政府无能”……

实践表明,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进行比较,学生的认识形成就具有显著的自主特征,所获得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加工自然深刻,思维过程必然活跃,而所审《记》文之“美”在于对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丰满、果敢、勇毅之构建,所理解的文化则在于对鲁迅先生如匕首投枪般文字的理解与内化。

三、问题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驱动力

比较作为阅读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驱动学生高效加工文本。在重视比较阅读教学方式运用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问题”。

众所周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激活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媒介,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设计迁移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归纳式问题和比较性问题,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能力。实践表明,问题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的。

在《记》文一课的阅读中,问题也在比较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课文第二段再次说道“只能如此而已”表达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心情?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中你能够读出什么?你如何将“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与走在请愿队伍最前面的刘和珍联系起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总能在学生自感阅读到位之时,再次打破他们的认知平衡,从而让他们对课文的阅读一步步迈向深入。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若干要素,也就清晰了起来。譬如对鲁迅先生语言文字风格,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貌似语序不通,但恰恰说明了作者内心愤怒到极致的情感;譬如对刘和珍虽柔弱却铁肩也就理解了——真正的爱国,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不惧强权……

将这样的理解置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下,可以解读出的味道是:问题犹如催化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获得了更为高效的核心素养培育过程!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刘和珍建构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超学科”来啦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