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丹静 张承智
摘 要:从生活教育理念出发,本文论述了“圆·容”课程的规划基点、课程结构、课程整合策略、课程实施模式和评价方式,展现了学校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规划以及实施的整个历程。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整合;组织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7-0017-02
引 言
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走进港口生活,学校充分挖掘其独有的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以学生熟悉的港口地域环境、港口文化理念为指导,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圆·容”校本课程体系。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构建“圆·容”校本课程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开放”“融合”“创新”精神的新港口人。
一、确定以“‘生活引领 ,‘圆·容发展”的课程规划基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港小课程开发的基点和思想引领。将陶行知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生活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现实,这是学校“圆·容”课程规划的核心所在。学校通过对已有文化进行解读和梳理,渐渐形成独具港口文化这一地域特色文化的“圆·容”课程体系。学校围绕这一愿景对课程设计进行了顶层架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课程规划和学校教育文化相融合,课程实施始终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图1所示。
二、整体架构“圆·容”校本课程结构
“圆·容”课程体系将课程结构设计成“树”状,分成“根”“干”“枝”三大课程模块,每类课程又细化成具体模块指向学生素养培养。课程模块之间将精神奠基、知识技能培养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互相承接、有机融合,贯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最终将课程结构定位于树状生长,蓬勃发展,如图2所示。
“圆·容”课程的实施落脚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贯穿,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形成课程整合策略
立足学校生源多样化的现状,学校对已有课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将现有课程资源进行统整、合理设计,以适应生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需要。
多学科主题统整:立足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多学科统整,根据学习主题任务,各学科在各自的知识领域寻找结合点。
跨学科主题统整:以一个主题为研究点,开展跨学科主题研究活动,对主题进行解构和分析,再将主题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归类于各学习领域开展活动。
超学科主题统整:依旧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知识定位不再归属主学科内容,而是在这个范畴内,更加凸显主题的作用,整个活动目标围绕主题开展探讨活动。
把各类课程整合成结构完整、序列明晰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不论哪种学科整合方式,课程推进都以主题统整的形式进行。总体而言,“圆·容”课程整合基本遵照以上几个步骤,旨在更好地培养“完整的儿童”。
四、形成跨学科运作机制的课程实施模式
在架构的课程结构“蓝本”下,遵照课程体系的逻辑性,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对“根”“干”“枝”课程进行有机组合,采取跨学科、跨类型运作。
1.以“学科课程群”推进课程组织运行
课程实施主要按照学科课程群的整体模块加以推进,整合各学科知识点,整体推进课程,从“全科阅读”“创造课程”“节礼课程”等视角组建了大学科课程群。“节礼课程”主要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引导学生阅读二十四节气,赏诗诵词,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等,在认识节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节礼课程”还穿插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重阳节阅读为例,设置“重阳溯源”“重阳美食”“重阳习俗”“重阳孝歌”“重阳诗文”等传统节日课程,在阅读节日节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整体推进课程,学校将课程重新定位,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定位将课程以横向组合、纵向衔接的方式加以推进。
2.以“纵横交织”的组织方式推进课程
学校通过横向组合和纵向衔接的方式推进课程的组织运行。横向组合关注课程的范围和整体,纵向衔接侧重知识的衔接和课程推进的连续性。
课程的横向组织:在课程横向组织推进过程中,课题组重点考虑课程知识内容的涉及面和难易程度,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有机整合,最终实现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语文学科教学中,《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夜晚的实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最大的麦穗》《水上飞机》等课文与科技、物理学、哲学紧密相关,完全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学生的生活教育学习中,而且,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科学、物理、农业等知识,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单一学科本位的思想。
学段的纵向衔接:学段的纵向衔接主要考虑学科群间的设计[1]。课程内容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梯度从低到高依次推进,实现1至6年级的纵向衔接。知识内容设计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1至6年级按段逐步推进课程内容。例如,“健康生活”的主题,基于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将1至3年级的健康生活阅读主题定为“做一个向上的小学生”,4至6年级定位为“健康的你,健康的心”。除此之外,语、数、外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在纵向设计上也是按照层层递进的思路衔接的。
总之,“圆·容”课程的实施从纵横两个维度依次推进,浑然一体,知能总量不变,但是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群优势,提升学生能力。
结 语
在“圆·容”课程开展过程中,课程评价以何种方式推进,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抛弃单一评价模式,客观看待学生进步,是课程评价推进的主旨与核心[2]。立足学校生源多样化的现状,课程评价主要采取差异性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立足学生的每一步发展做出肯定的评价,及时对学生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出期待和分析,不断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进而达到最佳发展水平[3]。
[参考文献]
刘辰安.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构建生活化校本课程[J].新课程(小学),2017(04):36-37.
汪明.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学校课程建设[J].课程教学研究,2017(04):7-8.
秦晓华.走进生命, 走向生活——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2017(10):23-24.
作者简介:闻丹静(1985.9—),女,江苏太仓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太仓市教科研学科带头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張承智(1973.5—),女,江苏太仓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书记,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