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

2019-01-14 02:28贺培然
师道·教研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具书普通话新课标

贺培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给《中学生》杂志的复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这就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1.说普通话的习惯。我校是一所处在广东粤语方言区的民办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东和港澳地区的学生居多),说南腔北调一点不过。学生的语言交流如不给予一定的规范,将很难进行。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标准语言,是学校规定使用的工作语言,是语文课堂必须使用的教学语言。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每一位语文教師都有培养我们的学生说普通话的责任,并有义务培养我们的学生把说普通话当作一种习惯。我们必须把说普通话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无论是在课堂、在学校或是在任何一个与学生在一起的场所,我们都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并要求我们的学生说普通话,把用普通话交流当作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抓住每一个契机,多给我们的学生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得到锻炼、享受乐趣、培养自信,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写规范字的习惯。国家教育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在中小学把写字列入课程,把写一手规范的汉字当作必要的标准。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认为写不写汉字,能不能写好汉字已经不重要了,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做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当作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完成。“不乱、不错、不繁、有形、美观”应当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基本标准。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就等于给学生找到了最优秀的教师。教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和最优秀的教师在一起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将能主动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学生有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还能改掉不愿主动探求,依赖、懒惰思想严重的坏毛病。这里所说的工具书(种类)也是很丰富的,比如字典、词典、专业类辞书,当然还包括电子辞书——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搬到了千家万户的小小电脑之中。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料源,并能使之为我们学生熟练查找,运用与学习之中,那我们还要担心学生的能力吗?

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特立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塞涅卡说“即读书又动笔,方能融会贯通。”梁启超也曾说过“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陈条,这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对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迟疑不得的。看我们现在的教学,很少有教师具有这种意识。学生读只是“读”了,读无目的、读无发现、读无收获、读无记忆,试问这样的“读”对学生而言又有何用?我们都说:“十个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那么就请我们的教师从现在起,培养我们的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5.咏读涵泳的习惯。咏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基本功,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基本技能。“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通过咏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本体的语感、文感、象感、美感都随着咏读而逐一产生。涵泳则是指在书海中漫游,沉浸其间,静心体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做为文章的再创造者,其内心的情感体验、独特感悟、升华再创是任何讲解、说明都无法达到的。《新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教师还没有这种意识,我们的课堂还很少听到咏读的美妙声音,更少见学生能涵泳其间。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差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等待?

6.质疑问难、善于思考的习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圣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儒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认为“质疑问难、善于思考”习惯的养成,将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催化剂,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内容。

7.观察生活、积累记忆的习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摘自新课标)现在的语文可以这样说:课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等于无限地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超越了教材。一旦学生拥有了如此广阔的学习空间,占有了如此众多的语文材料,并学会了“观察生活”这一主要的语文实践方式,那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是大有裨益的。

8.思后再写,写后修改的习惯。“读是写的积累,写是读的表现。”教会学生写文章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写?这是一个很难统一的问题。不同的作家都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法。但有一种习惯是统一的,那就是“思后再写,写后修改。”无论是谁,无论写什么文章都需要在动笔之前先想一想:写什么?怎么写?需要哪些材料?然后有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围绕提纲收集材料,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工具书普通话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