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9-01-14 02:29杜洪彬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31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血清

杜洪彬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行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于溶栓前,溶栓后1、7 d,检测两组炎症因子、NSE、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并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溶栓后1 d,两组血清IL-6、TNF-α、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为(5.48±0.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0.98)分(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下调NSE、S-100β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再灌注 炎症因子 NSE S-100β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inflammatory injury induced by super-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Method: From August 2016 to January 2019, sixty-two patients with super-early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with Urokinas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ide. Before thrombolysis, after thrombolysis 1 and 7 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NSE and S-100β protein were measur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 After thrombolysis 1 d,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TNF-α, NSE and S-100β prote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hrombolysis, but after thrombolysis 7 d, the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hrombolysis, the cont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and 7 d after thrombolysi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rombolysis 7 d,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48±0.70) scores, which was lower than (7.56±0.98)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Butylphthalide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uper-earlycerebral infarctionreperfusion injury,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inflammatory injury and down-regulation of NSE and S-100β protein expression.

[Key words] Butylphthalide Cerebr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Inflammatory factor NSE S-100β protein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Central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1.017

腦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临床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是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0%~80%,具有致残率、病死率双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1]。当前,对于发病时间<6 h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多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其可有效疏通血管,实现缺血再灌注(IR),恢复梗死部位微循环[2]。但有研究显示,溶栓后患者脑血管完全再通率仅30%~40%,且在IR的过程中,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超载、线粒体功能异常等,会出现IR损伤[3]。因而如何进一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是当前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丁苯酞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能够增加脑缺血区灌注,重构脑微循环,并保护脑线粒体功能,但当前有关丁苯酞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鲜少。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临床公认的一种神经元标志性酶,在脑组织受损后,由神经元释放入血,且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4]。S-100β蛋白属于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可反映脑损伤的进展过程[5]。本研究重点探讨在常规溶栓治疗行再灌注的基础上早期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及NSE、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行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且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标准[6];(2)参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符合尿激酶溶栓指征。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2)伴有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近15 d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炎症抑制剂;(4)既往有重度意识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降血糖、控制血压、积极的脑保护、改善血液循环、防治感染等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且均给予尿激酶作为再灌注手段,在溶栓前均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滴注完毕后将尿激酶(生产厂家: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402,规格:50万单位)(100~150)万单位混匀于0.9%氯化钠溶液150 mL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并给予辛伐他汀(生产厂家: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534,规格:10 mg)20~40 mg/次,1次/d,口服。24 h后予以阿司匹林(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424,规格:50 mg)300 mg/次,1次/d,共3 d,口服,继而调整剂量为100 mg,长期口服。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后即刻静脉滴注丁苯酞(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100 mL,2次/d,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3.1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溶栓前,溶栓后1、7 d,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1.3.2 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 溶栓前,溶栓后1、7 d,取“1.3.1”制备的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SE、S-100β蛋白表达情况,本组操作过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所用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润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3.3 神经功能评估 溶栓前、溶栓后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涵盖意识与定向力、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项目,评分范围为0~42分,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分为重度卒中[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采用F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53~76岁,平均(65.48±6.04)岁;病程1~6 h,平均(4.25±0.41)h。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54~78岁,平均(65.57±6.12)岁;病程1~6 h,平均(4.30±0.4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溶栓后1 d,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血清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的血清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比较 溶栓后1 d,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血清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的血清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溶栓后7 d,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习惯的养成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残疾、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采取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及时恢复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但IR損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而进行静脉溶栓的过程中辅以有效药物保护脑组织意义重大。

丁苯酞注射液是新研发的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能够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并利于增加微血管的数量与血流速度,显著改善微循环,减少梗死面积[8]。同时,丁苯酞可抑制血栓形成,有效保护并改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进而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9]。此外,丁苯酞可抑制细胞内钙超载,促进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抑制氧自由基释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脑损伤与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10]。动物实验表明,丁苯酞可通过增强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血管生成而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从而利于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11-12]。同时,丁苯酞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效应,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丁苯酞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恢复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患者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在脑IR损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脑缺血时,多种通路被激活使脑组织中的炎性细胞迅速活化,致使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大量表达,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明显上调,引发白细胞在脑缺血部位聚集和浸润,阻塞微血管[14-15]。此外,聚集的白细胞可释放大量自由基直接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破坏血脑屏障,形成脑水肿,损伤神经元,加重脑IR损伤。动物实验发现,丁苯酞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过度表达来减少下游多种粘附分子、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等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16]。此次研究中,溶栓后1 d,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静脉溶栓会引起IR炎症损伤,而丁苯酞可发挥脑IR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坏死造成血脑屏障破坏,此时损伤部位的某些物质会逸出至血液循环中。因而检测血清中与脑损伤相关,且灵敏度、特异度高的生物学物质能够用于监测超早期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评估疗效。NSE为一种烯醇化酶二聚体同工酶,通常存在于神经元细胞质内,但在脑梗死急性期,神经细胞受损、神经元水肿、变性甚至坏死后,大量NSE由神经细胞内渗出,造成外周血NSE含量显著上调[17]。研究指出,NSE在脑损伤疾病如缺氧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可用于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疗效评估的敏感指标[18]。S-100β蛋白为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等过程[19]。正常条件下,S-100β蛋白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一旦颅脑损伤,S-100β蛋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S-100β蛋白被临床认为是脑内反映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20]。此次研究中,溶栓后1 d,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静脉溶栓会引起IR损伤,而丁苯酞可有效下调NSE、S-100β蛋白表达,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

综上所述,丁苯酞可改善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下调NSE、S-100β蛋白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李诺,杨静,冯学泉,等.中国脑卒中死亡风险30年研究概述[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8):765-768.

[2]孙洋洋,周李娅,葛晓利,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预警指标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2):214-218.

[3]丁輝燕,邓立军,韩裕富,等.丁苯酞治疗脑梗塞再灌注患者对血清s-100β蛋白、NSE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783-785.

[4]吴晶莹,马晓红.血清NSE、CRP水平与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6):967-969.

[5]程奎山,戴益斌,谢军朋,等.脑梗塞再灌注患者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及丁苯酞的干预作用[J].海南医学,2016,27(19):3102-3104.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8]宋晓明,郑珍婕,苏立静,等.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34-436.

[9]张录清,陈频,李宁,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及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90-91.

[10]安文峰,翟鲁辉,马玉朝,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7,45(6):610-613.

[11]袁齐宏,孙维涛.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4):1616-1618.

[12]韦俊杰,李吕力,李晓峰,等.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9):774-777.

[13]郭生龙,陈瑞利,雷琦,等.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2):122-126.

[14]王洪海,周颖璨,周德生,等.JAK2/STAT3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7,29(2):172-178.

[15]宫珍卿,王永久,朱孔华,等.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7-10.

[16]余浩佳,冯向营,辛世萌,等.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12):1119-1121.

[17]王浩,孙菊光.血清VILIP-1、NSE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8,58(41):63-65.

[18]郑莹莹,陈涛,吴佳力,等.联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和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1-3.

[19]景增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S100B、半乳糖凝集素-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23-625.

[20]费娜.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100 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2918-2919.

(收稿日期:2019-05-16)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血清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