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莹
所谓主题型活动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某一主题作为线来整体设计活动过程和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围绕“活动”和“问题情境”进行探讨和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平面构成》是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目前在《平面构成》实践教学中存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作业内容和专业衔接不够紧密,教学模式守旧,教材缺少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在《平面设计》实践教学中应用主题性课题训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8级平面设计专业两个平行班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73例;年龄15~20岁,其中实验组62例,对照组64例。由同一教学团队为两个班授课,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课成绩、开课计划、理论课和实验课时数、教师配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以教师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授课,实验组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将运用主题性课题进行强化训练。
1.教师课前完成主题设计
主题课题设计的环节、编排应与课程内容的逻辑相吻合,与后面的专业课程衔接,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活动过程的演绎能推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認知与理解,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探究、解决,意义的发现、重组、重构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各方面素养的发展。主题课题形式应多元化,如手抄报、海报设计、贴近生活的主题创作等。教师可以准备好一定的视频和文字资料、相关标志设计案供学生参考。
2.下达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将准备好的主题课题训练任务、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相关标志设计案例等上传至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推送,将资料发送到学生的手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做到课前熟知主题任务,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督促执行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小组长监督学生自主搜索、分析设计资料,并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合作训练
实训课时,学生按分组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课题进行合作训练,完成相关项目设计,形成作业作品。在这期间,组员之间、师生之间注重合作探究学习。
5.作品展示
每组成员提供一件最优秀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派一名同学现场解说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思路、设计的目的,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快乐。
6.多元化点评
多元化的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可以先让学生互评,选出本次主题训练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进行专业点评,提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对亮点给予充分肯定,对难点进行答疑解惑。
7.课后反思
课后要求学生对主题训练进行总结反思,针对薄弱知识点再次复习巩固,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三)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
从学校试题库中任抽一套试题,教考分离,同一时间考试,集中阅卷和成绩分析(满分100分)。
2.案例设计考核
根据教学内容给出相应案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案例设计,上交作品,对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进行考核,教考分离,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3.问卷调查
自制调查问卷包括25个条目,其中15个条目用于创新思维,10个条目用于协作精神。每个条目分0分、1分、2分、3分、4分五个等级,整个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案例设计成绩及调查问卷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三、讨论
(一)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主题型课题训练能使课堂更简约。通过主题型活动,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学生充满喜悦、充满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从而实现去繁就简,优化课堂结构。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主题活动中,全班同学一起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情境,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题性课题训练给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分析设计资料,充分释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重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我发现、主动思考、自我建构,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在任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习积极性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三)加强平面构成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平面构成》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需要与后面的专业核心课,如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进行课程对接,不断的引导和学习,让学生在设计上更加熟练。在主题性课题训练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目前和以后的专心核心课程给出适当的设计案例,带领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设计的具体构成,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与以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对接。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主题性课题训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主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参与中提升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培育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从案例设计成绩和调查问卷成绩看,实验组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五)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在每一项主题性课题训练开展之前,教师都会给出主题课题,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自主搜索、分析设计资料,先讨论好执行的计划和设计的思路,交流想法、认真倾听、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好任务分工;在主题训练进行过程中,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不断改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职《平面构成》实践教学中运用主题性课题训练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不但可以优化课堂结构,并且有助于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主题性课题训练还能加强《平面构成》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较好地实现与以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对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