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071)
剖宫产手术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也为产科的医疗工作带来了更重的任务。麻醉处理是剖宫产手术的重要工作,促进产妇获得更佳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保障产妇、胎儿安全,是麻醉医生的责任和义务[1]。本文分析了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方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产妇的年龄为21岁-36岁,平均年龄为(28.5±3.2)岁;孕周37周-40周,平均孕周为(38.6±1.1)周;体质量50 kg-75 kg,平均体质量(60.1±9.5)kg;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岁-37岁,平均年龄为(28.8±3.4)岁;孕周37周-40周,平均孕周(38.7±1.4)周;体质量50 kg-78 kg,平均体质量(63.4±9.7)kg;其中初产妇37例,经产妇23例。两组患者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产妇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无手术和麻醉禁忌。②产妇临床资料完整,无血液、肝肾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③产妇无交流障碍,无精神疾病。④产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⑤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排除有麻醉药物过敏史、有严重妊娠合并症的产妇。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分娩前来院,为其进行细致检查,明确符合剖宫产指征,均接受剖宫产分娩,帮助其进行充分的手术准备,陪同其进入手术室,对其脉搏、呼吸、血压等指征进行监测,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帮助其选择5 mL/kg剂量的复方电解质溶液快速输注至机体,选用鼻导管,调节氧气流量每分钟2 L,给予吸氧,指导产妇处于右侧卧位,适当抬高床头,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采用蛛网膜下腔穿刺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研究组0.5%罗哌卡因+0.1 mL右美托咪定10 µg+脑脊液总量至1.5 mL,对照组0.5%罗哌卡因+0.1 mL无菌生理盐水+脑脊液总量至1.5 mL,两组均在10 s左右注射完毕,并置入硬膜外导管后转为平卧位。实施过程中,若患者收缩压水平下降20%,予以麻黄碱适量进行静脉注射。若患者心率每分钟不足60次,予以阿托品进行静脉注射。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予以优质护理,加强对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
1.4 观察指标 在麻醉用药的30 min内,相隔3 min利用针刺法判定产妇感觉阻滞平面,记录起效时间、到达最高平面阻滞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镇痛效果评估 根据镇痛效果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麻醉失败,需更换为全麻,为0级;产妇存在持续性或中度疼痛,施术过程需要其他药物辅助,存在相对严重的牵拉反应,为1级;产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有轻微牵拉反应,腹肌相对松弛,为2级;产妇获得了非常好的镇痛效果,状态安静,腹肌松弛,为3级。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阻滞时间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阻滞起效以及到达最高平面阻滞时间均更短,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对比 研究组产妇获得3级镇痛效果数量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发生低血压2例,寒战6例,焦虑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对照组发生头痛2例,低血压2例,寒战14例,焦虑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产妇阻滞时间对比(Mean±SD)
表2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对比
我国在近些年开放了二胎政策,促进孕产妇数量大增,无疑为产科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明显增长[2]。麻醉处理是剖宫产手术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是麻醉医生的重要任务。通常情况下,剖宫产施术时间并不长,但这也决定选择高质量麻醉药物的必要性。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当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案,与全身麻醉相比,此方法实际应用更加方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麻醉效果。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基本原则,除了要将保障母婴平安作为首位,还需帮助产妇保持手术全程肌肉松弛良好,最大程度减轻疼痛[3]。
麻醉用药方面,罗哌卡因较为常用,该药是新型的酰胺类具备较长时效的局部麻醉用药,有良好的镇痛和麻醉效果,与以往常用的利多卡因相比,有更佳的脂溶性和麻醉效果,且产生的毒性更低[4]。应用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产生的毒性更低,用药时能够起到分离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效用。通常剖宫产手术选用浓度0.5%常规剂量的罗哌卡因,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需要注意,应用常规浓度罗哌卡因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往往会延缓术后患者恢复下肢机能的时间,也会增加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右美托咪定是常用的麻醉辅助用药,有6 min的半衰期,进入机体后能够抑制机体神经兴奋,并起到催眠、镇痛等多重效用,同时能够将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显著减少。目前临床常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用药剂量,强化麻醉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阻滞起效以及到达最高平面阻滞时间均更短;研究组产妇获得3级镇痛效果数量多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获得更短的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率和镇痛效果,保障施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