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粘膜环切术与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治疗III度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2019-01-14 03:49龚俊宇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痔上痔核吻合器

龚俊宇

(茂名市中医院普通外科,广东茂名 525000)

混合痔疮是一类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以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是痔疮中最为严重的,发生率高达75%[1]。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尤其是III度及以上混合痔患者,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必须采取治疗手段。临床常见的为外科手术切除,分为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与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两种方法。TST是在PPH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手术创伤比较小的手术方法,其对混合痔的疗效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但结论褒贬不一。本研究通过对160例III度混合痔患者分别行PPH和TST,来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III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痔疮跨越齿线上下,内痔和外痔在同一部位相互沟通,连成一体,具有内痔、外痔的特征;严重程度为III度:在用力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并留在肛门外直到排便结束才能缩回肛门。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合并有其他例如肛瘘、肛裂等肛肠类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最近接受过其他肛门手术;不能耐受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6.37±12.89)岁,病程(6.1±1.7)年;观察组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3.97±14.01)岁,病程(5.9±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痔上粘膜环切术(PPH) 术前患者禁食,灌肠,取折刀位,局部麻醉。消毒肛门及肛周组织后,一定程度的扩张肛门。在肛门镜表面涂抹适量蜡油后缓慢插入肛门内。在齿状线的上方约2 cm-3 cm处荷包缝合粘膜,缝合过程中不能伤及粘膜下肌层。缝合后插入一次性吻合器,以吻合器竖杆为中心收紧荷包后打结,然后拧紧吻合器的尾部旋钮,使吻合器同时完成痔的切割和伤口吻合。然后将一次性吻合器和肛门镜分别缓慢拔出。

1.2.2 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 患者术前准备同痔上粘膜环切术。根据痔核数量,分为选择不同开口的肛门镜(痔核=1,单口;痔核=2,双口;痔核≥3,三口)。在肛门镜表面涂抹适量蜡油后缓慢插入肛门内,将肛门镜的内筒拔出,然后通过旋转肛门镜使痔上的粘膜充分暴露在环形视野内。单个或双个痔核分别在痔上方约3 cm处至粘膜下层缝合粘膜,痔核≥3个的进行分段式荷包缝合。缝合过程中不能伤及粘膜下肌层。缝合后插入一次性吻合器,拧紧吻合器的尾部旋钮,使吻合器同时完成痔的切割和伤口吻合。然后将一次性吻合器和肛门镜分别缓慢拔出。

1.3 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评价 主要分3个等级:有效:血便、疼痛等症状消失,痔消失;好转:血便、疼痛等症状有明显的好转,痔体积明显缩小,脱垂出肛门外时间小于50%;无效:血便、疼痛等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痔体积没有变化甚至增大,脱垂出肛门外时间大于50%。治疗有效率=(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 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程度评分 没有疼痛为0分,10分为疼痛最高值,指患者可以耐受的疼痛最高程度。

1.3.3 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 (1)肛门疼痛:肛门及周围组织在平时或排便时有持续性的疼痛,可由肛周组织损伤或肛门括约肌受损引起;(2)排便困难:肛门狭窄或肛门括约肌损伤引起;(3)大便失禁:不能控制的排便,由肛门括约肌损伤引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长(30.4±5.1)min,术中出血量(5.12±0.75)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长(28.6±4.3)min,术中出血量(4.98±0.83)m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住院时长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第一次排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排便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2.5%,对照组肛门疼痛4例,排便困难5例,并发症发生率11.2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住院时长比较(Mean±S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混合痔疮是静脉曲张在齿状线上下方形成的静脉团块,内外面痔块连接没有明显的界线,是痔疮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血便和肛门口有痔脱出,还可以有疼痛感。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率高达75%。混合痔疮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与肛周皮下静脉丛曲张有关,该静脉丛与下段迂曲扩张的直肠粘膜形成静脉团块,从而导致混合痔的发生[2,3]。另一种学说认为与肛垫的下移有很大的关系,肛垫原本的生理功能为闭合肛管以及控制排便,当发生下移后就会造成肛门部的疼痛以及出血[4,5]。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而手术的基本原则在于切除病理组织,消除原发症状,并且尽可能地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

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与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是常用的两种手术方法。PPH是以肛垫下移学说为基础的术式[6],使用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状线2 cm-3 cm的直肠粘膜组织,并同时进行吻合,尽可能恢复直肠下端正常的解剖结构。TST是在PPH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微创手术,采用的是分段式的荷包缝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切除病变的粘膜组织,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组织,尽量不破坏肛门的生理功能。在我们的研究中显示,TST术后的出血量、术后第一次排便疼痛感明显少于PPH组,说明PPH创伤小,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另外随访6个月我们发现,TST组患者的肛门疼痛、排便困难和大便失禁等远期并发症明显低于PPH组,说明TST术对肛门括约肌、肛周组织的损伤更小,能够更好的恢复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总之,TST术治疗III度混合痔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痔上痔核吻合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
外剥内扎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