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佳 孙 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病变以软骨变性、骨质增生为主,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大多单侧发病,通常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KOA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目前治疗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关节退变为主。智能通络治疗仪通过对神经肌肉或经络及穴位进行中低频电刺激,可舒缓因神经过度紧张引起的各类疼痛[2]。本研究主要探讨电针结合智能通络治疗仪对于KOA患者Lysholm评分、VAS得分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北京小汤山医院门诊及住院处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电针加通络治疗仪)与对照组(单纯电针),一般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关于KOA的诊断标准[3]。①最近1个月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KOA。
1.2.2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骨痹”的标准:①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时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⑤查血沉、抗“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②X线分级为0~Ⅱ级之间,关节内无较大游离体;③排除合并有肿瘤、结核、感染、类风湿等其他疾病;④年龄介于40~85岁之间,意识清楚,能较为准确的描述自己病情;⑤自愿加入本课题,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得中途退出。
1.4 排除标准 ①急性关节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结核、肿瘤、风湿和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②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成骨性强直者;③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近1个月内用过有关治疗药物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未能终止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和纳入标准而被纳入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接受治疗者。
1.6 中止研究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②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效果不好甚至无效、无临床研究价值者。
1.7 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①在患膝髌周选取穴位:即针刺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令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膝盖下方垫一薄垫或毛巾,使双膝处于完全放松位,常规消毒后取0.25×50mm,斜刺0.8~1.2寸,以出现酸麻胀痛为度,在内外膝眼、血海、梁丘4穴连接华佗牌SDZ-Ⅱ电子针疗仪,接通电源,调节输出电流从小到大,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设置为20分钟:②在患膝血海、梁丘、内外膝眼4穴通以智能通络治疗仪(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选择中医“痹症”模式,治疗幅度及深度根据患者的个人感受及耐受程度进行选择,治疗时间为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0次。
1.7.2 电针组:选穴及电针的使用方法同上,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0次。
1.8 疗效评定 ①膝关节功能评价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从疼痛、关节囊肿积液、股四头肌萎缩、关节活动度、跛行、支具、步行能力、上下楼梯、下蹲、跑步10个方面内容,总分范围为0~100分,总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②疼痛程度评价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VAS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痛(0)”和“剧痛(10)”,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即为疼痛强度评分值。<3cm为轻度疼痛,3~6cm为中度疼痛,>6cm为重度疼痛。③临床疗效评价疗程结束后,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前后总评分差值≥30分为显效,11~29分为有效,6~10分为进步,≤5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共入选60例患者,均符合KOA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例)
注: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VAS得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VAS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P<0.01);VAS得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VAS得分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构成膝关节的各骨关节骨质增生,关节老化,膝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或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导致关节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4]。临床治疗主要是以延缓软骨退化、降低疼痛、提高其功能、重建受损软骨为主[5],方法主要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宣教、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理疗等物理疗法,特别是针刺对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大量临床文献及现代研究显示,在膝关节周围穴位使用电针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6~9],而应用智能通络治疗仪治疗本病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穴位均位于髌韧带两侧及股四头肌两侧凹陷处,为针灸治疗膝关节炎最常用穴位[10,11],在针刺的基础上加电针可明显加大刺激量并引起肌肉的局部收缩,进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达到止痛的效果[12]。智能通络治疗仪结合了中医学、生理学、细胞学、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中西医理论,将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其产生的电能作用于疾病所在的部位及经络,进而疏通经络气血,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能明显改善骨关节病中常见的刺痛、麻木等神经根症状[13];其生物学电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和小血管等,可使神经细胞活跃,动作电位兴奋,当刺激达到神经肌肉的兴奋阈值时,肌肉有规律地收缩进而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度。
与单纯电针治疗相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电针与智能通络治疗仪均可直接作用于膝关节,有效改善膝关节结构、血运及功能,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防周围肌肉萎缩有良好效果,最后达到通畅人体气血,协调阴阳平衡的目的[14,15],尤其在骨关节病中可有效解决矛盾,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电针结合智能通络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电针组(93.3%vs 77.7%),且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单纯电针组有明显改变(P<0.05),智能通络治疗仪在现代康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方法因选穴较少,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有利于在临床推广。由于老年膝关节炎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体重、遗传、过度应用[16,17]等,本研究仍需对膝关节炎的致病因素干扰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制定较为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