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健康”促进健康苏州建设新实践

2019-01-14 19:17谭伟良刘俊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1期
关键词:苏州市行动计划市民

谭伟良,卜 秋,刘俊宾



“主动健康”促进健康苏州建设新实践

谭伟良1,2,卜 秋1,2,刘俊宾1,2

1.江苏省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215000;2.苏州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苏州,215006。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运用系统化思维,从市党委及市政府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相关部门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卫生行业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市民百姓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4个维度发挥“主动健康”的作用,实施了“健康城市”“健康市民”“健康市民倍增”“健康卫士”“健康场所”等“531”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健康苏州建设的系统化提升、高质量发展。

主动健康;健康中国;健康苏州;健康城市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全市总面积8,657.32 km2,下辖4个县级市和6个区,共54个建制镇,1,034个行政村和36个街道,1,126个社区居委会。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8.4万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5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8.1亿元[1]。目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3.04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39%,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8.3%[2]。苏州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分别于2007年和2016年两次被全国爱卫办列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

1 工作背景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城市化进程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3]。解决城市健康影响因素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苏州市自1998年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起,特别是2000年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卫生城市群后,认识到:解决市民健康问题,要从偏重环境卫生治理向全民健康管理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而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2001年,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列入决议内容,健康城市建设上升为苏州市市策。苏州市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从市党委及市政府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相关部门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卫生行业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市民百姓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等四个维度发挥主动作用,推动健康苏州建设的系统化提升、高质量发展[4]。

2 工作思路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科学指导、城乡一体、健康公平”的原则,通过城市健康诊断,发现本地主要的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行动计划,逐步提升城市健康水平。围绕当地主要健康问题,苏州市已经实施了五轮行动计划,其中第四轮行动计划(2011—2015年)实施了“优化健康服务”“改善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卫生创建巩固发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全民健康促进”“健康素养普及”“公共场所控烟”“健康社区(单位)建设”10大行动。第五轮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了健康市民“531”、健康市民倍增“531”、健康城市“531”、健康卫士“531”健康场所“531”等系列行动[5]。

3 项目介绍

3.1 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

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是“十三五”时期,健康苏州建设所实施的系列行动计划,包括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健康市民倍增“531”行动计划、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531”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学,围绕主要健康问题,从治病、防病、监管、参与等多维度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核心凝练,具体来说如下。

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平台(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三大机制(居民疾病高危因素筛查机制,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和五大中心(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包括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主要针对苏州市居民疾病谱前5位中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所采取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重点解决“急病要急”的健康需求。

健康市民倍增“531”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夯实一个基层平台(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推广三大适宜技术(专病健康教育、专项健身运动、专方中医药服务)和形成五大干预策略(建立区域慢病防治指导中心、完善早期识别及健康管理机制、制定健康问题防治指南、推进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和加强社区进修学院建设)。主要针对当前影响市民健康的、人群患病率高的、综合干预效果好的五大类健康问题(成人儿童呼吸系统慢病、全人群睡眠障碍、中老年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成人临界“三高”)开展综合干预措施,重点解决“慢病要准”的健康需求。

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实施一项工程(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健全三大机制(“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实施五大领域重点项目(重大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重点人群伤害干预、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主要针对公共卫生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重点解决“无病要防”的健康需求。

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建设一个体系(现代卫生计生综合监管体系),突出全面监管的三个重点(覆盖重点领域、监管重点环节、健全重点机制),明确提升监管能力的五大任务(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执法规范建设、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构建风险管理模式、统一监管信息平台)。

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开展一项创建(健康细胞创建)、建立三项制度(健康影响审查制度、健康自我管理制度、场所健康促进制度)、围绕五项重点(建设健康场景、开设健康讲堂、创造无烟环境、践行健康生活、行业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3.2 青年志愿公益“3927”工程

青年志愿公益“3927”工程是由团市委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为呼应苏州团市委、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卫健委、爱健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健康苏州建设中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青年志愿者作用的通知》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工程。“3”是指三项计划,包括实施“青春作伴”计划、推动“青春守护”计划、开展“青春筑梦”计划。“9”和“27”分别是指九大行动及围绕九大行动开展的27个项目。

4 主要做法

4.1 党委政府的“主动健康”——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

健康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党委及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就被列入了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成为苏州市的一项市策。苏州也成为全国最早将健康城市建设列入党代会报告的城市。2003年,市委成立了“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成立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宣传教育、督查等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局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健康城市建设的决定》《“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关于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苏州市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实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切实增强健康苏州战略的推进力度。以2017和2018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为例,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健康城市内涵工作均做了安排,并且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身步道、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6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慢病社区防治点建设等工作都列入其中。

4.2 相关部门的“主动健康”——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

健康相关部门,如规划、环保、食药、水利、市容市政、人社、交通、公安、民政、安监等,在本职工作中主动履行健康促进职责,为苏州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合力。例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水利部门主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接纳和管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分散式处理等方式,实现全市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再如,妇联主动开展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建设,制定《苏州市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建设指南》。2017年,新建成116个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37℃母爱”不断向城乡延伸。苏州市“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建设标准”也成为了江苏省地方标准。

4.3 卫生行业的“主动健康”——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

卫生健康部门围绕疾病谱和市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急病要急、慢病要准”的核心健康诉求,加强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围绕“无病要防”,实施了健康城市“531”行动,开展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重点人群伤害干预、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等项目。围绕“急病要急”,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打造区域疾病协同救治体系;围绕“慢病要准”,实施了健康市民倍增“531”行动,针对当前市民健康常见的、人群患病率高的、综合干预效果好的若干类健康问题(重点关注五大类:成人儿童呼吸系统慢病、全人群睡眠障碍、中老年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成人“三高”临界等),建立五大类健康问题区域慢病防治指导中心,推行专病健康教育、专项健身运动与专方中医药服务三大适宜技术。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为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更加精准的市民健康管理及防病治病的有效供给体系。

4.4 市民百姓的“主动健康”——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也是健康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苏州市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充分调动市民百姓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健康水平。一是社会组织的主动参与,通过开展公益创投、公益采购、公益伙伴等活动,用公益来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活力。自2011年起,苏州市先后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成功组织了4届“公益创投活动”,带动各区(市)“微创投活动”,全市800多家社会组织创意设计并且成功实施了1,000多个民生健康类公益服务项目,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多方位服务,惠及居民200多万人次。二是志愿者的主动参与。实施青年志愿公益“3927工程”,助力健康苏州建设。苏州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34万人,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254.68人。三是单位社区的主动参与。实施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自2001年起开展健康细胞建设,率先出台健康细胞建设标准。全市累计有5,000多家单位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四是市民自我健康素养的主动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得到市民百姓的主动追求。2017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39%,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4.99%。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全市累计建成健康自我管理小组3,460组。

5 取得效果

经过近20年的健康城市建设,苏州市居民和城市健康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先后被WHO、世界健康城市联盟授予“杰出健康城市奖”和“健康城市建设先驱奖”,累计获得30项WHO和健康城市联盟颁发的健康城市奖项。以1999年为基线,2017年,健康人群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人均期望寿命由77.46岁增长到83.04岁,婴儿死亡率由8.74‰降低到2.05‰,孕产妇死亡率由25.54/105降低至7.38/105,健康素养水平由15.3%(2009年)提升到25.39%,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8.3%。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卫技人员数由5.56人(2004年)提高到7.45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由4.49张(2004年)提高到6.24张。健康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68.86%提高到95.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4.93 m2提高到14.71 m2,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由49.57%提高到99.90%。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全面并轨,成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典型示范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20元/月(2002年城镇居民)提高到945元/月,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由10.3张增长到48.2张。

6 经验亮点

6.1 科学化思维形成健康苏州建设系统解决方案

运用科学化思维,从苏州市城市健康诊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手,实施健康市民“531”、健康市民“531”倍增、健康城市“531”、健康卫士“531”、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从治病、防病、监管、参与等全维度形成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科学化建设”这一思想贯穿了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始终。从2002年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到2010年的健康城市研究所再到2018年的苏州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从健康城市项目标准到健康城市指标体系,从健康城市诊断到行动计划,都体现了科学指导这一灵魂。

6.2 一体化措施保障健康苏州建设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城乡一体理念。自健康城市起步以来,各县市同步推进。2007年起,又开展了健康镇村建设。截至目前,苏州70%的国家卫生镇和45.6%的省级卫生村建成了苏州市级健康镇和健康村。苏州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被人社部评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的社保典型示范区,城乡一体在未来仍然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

6.3 多元化传播促进健康苏州建设全员参与

健康城市建设伊始就面向全市征集确定健康苏州Logo和宣传标语,用于健康城市传播。着力打造了由权威媒体、权威专家形成的多元化健康传播矩阵。在苏州电视台开播《健康苏州》专题栏目;在苏州广电总台开播《天天健康》;利用苏州本地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引力播”“看苏州APP”等开展实景化健康教育。“苏州健康”官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位列全市政务类前三。市医学会开展“主委健康科普制”和“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各专委会主委及专家开展标准化健康教育讲座和微信科普宣传。建立了2个网上健康教育园、健康教育讲座网络预约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70个健康教育园、59个健康主题公园、1,963公里健身步道。多元化的健康传播促进了全员参与健康苏州建设氛围。

6.4 人本化举措确保健康苏州建设的获得感

健康是群众感受最直接的民生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倡导健康公平,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苏州市针对妇女儿童健康,开展了“六免三关怀”母婴阳光工程,在公共场所设置母乳哺育室;针对流动人口健康,实施了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针对老年人健康,开展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及健康养老服务等。这些项目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使健康城市建设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

7 挑战及展望

健康城市建设在苏州已经持续不断的开展了近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将“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列入苏州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党代会决议,并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水平的战略举措之一加以推进,为健康苏州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当前,苏州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需求多元化、资源承载有限化、流动人口增长化等多重健康挑战,苏州市将继续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范畴,加快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力度,重点落实市委提出的健康优先各项举措,探索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跨部门健康促进行动,从而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落到实处[6]。

[1] 苏州市统计局. 2018苏州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2] 张甜甜. 以“主动健康”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N]. 苏州日报,2018-08-06.

[3] 谭伟良. 健康城市发展实践研究: 以苏州为例[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

[4] 李晓. 从两个坐标看高质量健康苏州实现路径[N]. 苏州日报,2018-03-02.

[5] 王鸿春, 解树江, 盛继洪.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279- 296.

[6] 傅华, 陶沙, 李江, 等.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10):673-676.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1004

谭伟良,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工作。

2018-12-28。

猜你喜欢
苏州市行动计划市民
北京市:印发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