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9-01-14 15:14李瑛瑛
考试周刊 2019年84期
关键词:读题辨析道题

李瑛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应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以下这些策略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 巧用“读”法,训练学生审题能力

(一) 准确读

在教一年级解决问题时,教师就要训练学生读题时先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的好习惯。刚开始做解决问题的题型时,由于文字内容多,学生不会读,教师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读,哪里需要断句……教师一定要读清楚,再根据题型,给学生也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读我们抓住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怎样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进行范读、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教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慢慢学生就会读题了,也就掌握了读题的方法,也知道题目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类题型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解答。比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集体读等。

(二) 独立读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训练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每道题至少要读三遍。在一年级刚上学时,学生的识字量小,好多字不认识,这时候教师领着学生读,老师读一遍,学生跟上读一遍,读的过程中给学生强调哪里需要重读,哪里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字、词是这道题的关键字、词,在读的过程中把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可以用圈、画的方法标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每一遍都要示范到位,老师必须领读三遍,一开始就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读题习惯。学生识字量大了自己读题时还是要求每道题读三遍再解答,其目的就是锻炼学生自己读题的能力。每一遍都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比如:小明有18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学生不认真读题,一看题目中有“多”字就认为应该列加法算式,但仔细读完题后发现是小明比小红多,而问题问的是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小红的苹果少,所以应该列减法算式,这时候学生就认识到读题的重要性了,老师再不强调他也会多读两遍。

(三) 大声读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训练学生养成大声读题的习惯,只有用指头指着题目,大声一字一句地读才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并能培养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学生如果要想标注出问题及关键的字词句,就需要不止一次地大声读题目,并且也需要做到边读边想边找信息地好习惯。比如:停车场有13辆小轿车,第一次开走了5辆,第二次开走了4辆,两次一共开走了多少辆?如果不会找关键,标注出关键的地方,部分学生会列成13-5-4=4(辆),但如果能找到问题问的是一共开走了多少辆,学生就知道应该把两次开走的加起来就是正确的。

二、 抓关键字、词,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一) “扣”,就是紧扣关键词

比如:东东今年8岁,爸爸比东东大25岁,爷爷比东东大50岁,今年爸爸和爷爷各多少岁?虽然这个问题只有一问,但学生只要能扣住“各”这个关键词,其实这道题可以转化成两个问题,爸爸今年多少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其实这道题要解决两个问题。

(二) “抠”,就是看看题目中有没有设置陷阱

比如:有没有单位名称要转化,有没有多余信息的干扰,有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字、词和句。比如:妈妈早上买了400克香蕉,下午买了600克苹果,妈妈今天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已知信息的单位是克,而问题中问的又是多少千克,单位变了,这样的陷阱就要能及时发现。再比如:老师带领46名同学去游泳,男生有25名,女生有21名,其中有16名男生已经在游泳池游,还有多少名男生没有游?这道题的问题是“还有多少名男生没有游?”问的是没有游泳的男生人数,所以题目中多余信息比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抠”出有用的信息,排除多余的信息,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三) “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整道题分解为几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朵朵有5个桃子,姐姐的个数是朵朵的2倍,哥哥的个数是朵朵的3倍,请问姐姐和哥哥各有多少个桃子?这道题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完成:姐姐有多少个桃子?哥哥有多少个桃子?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解决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四) “索”,就是执果索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根据问题倒着向前推,一步一步把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出来,就可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六一儿童节,徐弘儿童超市搞促销活动,原来一双袜子8元钱,现在搞促销,3双18元,现在每双比原来便宜多少钱?要知道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就要知道原来每双多少钱?现在每双多少钱?再把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算出来。就这样一问接着一问找到最开始的那个“因”。

三、 对比辨析,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让一线教师感觉有难度的是学困生的转化,这些学困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他们不会解答解决问题,在一套考试卷中,学困生丢分最多的是解决问题,所以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线教师就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要帮助学困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要善于运用对比法,可以有效地、系统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对比法,也称比较法,即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 对比辨析一字之差题型

有许多题型,只有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意思完成不同,有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对这样的题型,他们不会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做,自己从来不区分,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了避免学困生胡编乱造,学了这些题型之后一定把这些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辨析,学生就慢慢掌握了,见了也就会区分了。比如:①4个8相加和是多少?②4和8相加和是多少?这两道题的不同是第①道应该是8+8+8+8=32,只是学了乘法之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写成乘法比较简便,所以写成4×8=32,而第②道是4+8=12,这两个加数不相同,不能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这样区分比较,学生就理解了这两道题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应该用什么方法列算式。还有这样的题学困生理解起来也有困难。①比20多8的数是多少?②比20少8的数是多少?要做对这两道题,就应该教会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区分要求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然后列算式,“比20多”就是比20大,所以要求的数是大数,应该列加法算式;“比20少”就是比20小,要求的数是小数,应该列减法算式。总之,对于只有一字之差的题型,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他们的不同,学生完全理解了题目表达的意思才能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 对比辨析相似题型

有些题型从表面看非常相似,学困生见了这样的题型,就分不清谁是谁了,为了让学困生掌握这些题型就要通过对比辨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比如:①妈妈有12元钱,爸爸比妈妈多4元,爸爸有多少元钱?②妈妈有12元钱,比爸爸多4元,爸爸有多少元钱?这两道题非常相似,都问的是爸爸有多少元钱,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谁谁多”,但第①题是爸爸比妈妈多,而②题是妈妈比爸爸多,但学困生不会区分究竟谁多,他们一看见谁比谁多就认为应该列加法算式,这时候就应该教会学生找关键词,找谁多,“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多,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了,也很容易掌握了方法,觉得这样的题也不难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

(三) 对比辨析已知条件不同,问题相同的题型

有些问题已知条件不相同,但问题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故解题方法是相同的,但学困生不会辨析,用已知条件胡乱列算式,凑数字,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比如:①停车场第一次开走了8辆小汽车,第二次开走了9辆小汽车,一共开走了多少辆小汽车?②停车场一共有18辆小汽车,第一次开走了8辆,第二次开走了9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小汽车?部分学困生知道第①道列加法算式,但第②道会列成18-8-9=1(辆),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这些题没有理解,认为第②道应该把开走的减掉,其实两个问题问的都是开走的数量,只是已知条件不同,这说明他们不会读题,不会分析题意,所以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问题和小汽车的总数没有关系,只把开走的算出来就可以了。

(四) 对比辨析问题不同,解法相同的题型

有些题型,问的问题不同但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学困生也很难掌握,教师要通过对比,解剖问的问题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解剖,深挖隐藏的含义。比如:①一根绳子有100米,第一次用去30米,第二次用去40米,一共用去多少米?②一根绳子有100米,第一次用去30米,第二次用去40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这两个问题问法完全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不同,但解题方法是一样的,第①题一共用去的把两次用的加起来就可以了,但第②题问的是比原来短了多少米,比原来短了的其实就是用了的那部分,所以这两道题的算式是一样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相对学困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需要通过对比辨析,慢慢强化训练,他们才能理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善于归纳、总结一些学困生比较难掌握的题型,通过对比辨析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学好数学,就要学好解决问题,要学好解决问题,就要有很强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条件,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力求通过对不同此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题训练,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读题辨析道题
心爱的读题猫
误会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这道题谁会做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