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2019-01-14 15:14乔爱桃
考试周刊 2019年84期
关键词:汉字德育小学生

乔爱桃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分析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增强其交流能力与心理能力;在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并在学生们遇到自身难以解决问题时,给予提示和适当的帮助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思考能力、解决能力,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在当今传统教育下,大多数人都轻视学生德育而重视才能,以至于未成年人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使许多学生失去了三观即将形成和心理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阶段,导致素质降低、犯罪率增高。整体与个体紧密相连。国家与民族素质的高低、未来的发展与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的发展,进而间接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二、 小学语文课程德育教育渗透问题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综合教育的核心之一,本应受到极大的重视与积极践行,然而,在面对“一切向成绩对齐、高考至上”的意识催动下,许多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忽略本该积极开展的德育教育而选择追求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主的教学与学习。课上讲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种通过课堂讲授将德育知识生硬地传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课上虽能有所收获,但失去了德育教育所强调的实践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作用很小。教学任务从来都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任务,而应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采用课上讲授的方式必然导致与学生缺乏沟通,不能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给予启迪性和针对性的引导,而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下,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降低。

三、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

(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选择合适德育切入点

“以生为本”的德育工作必然要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促使其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懵懂与冲动之中,或多或少会有叛逆心理,教师不应与学生产生矛盾并激化,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行为与心理,保持“爱生”的理念,与其建立平等的友谊关系,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与心理情况,与学生积极地开展沟通,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在了解学生所遇到问题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由于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和惯养,在学校也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就导致学生之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矛盾,严重者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在班如若发现类似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并以此为例在班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如果班级里有同学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大打出手带来不良影响,老师就应该及时在班里公开对相关同学进行批评教育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品德。

(二) 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实现德育与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思想道德方面,它是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仅是思想道德课,每一门课程都要提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学到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及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要有民族荣誉感;可以了解到历史伟人们的爱国精神及“长征精神”,他们面对艰难困苦不言放弃,以民族利益为重誓死保卫国家的领土和安全;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品德及《傅雷家书》中父亲对孩子的期望与关爱……虽然没有很明确,但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良好的品德。因此,老师在授课时以课本为重进行分析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叛逆心理,部分学生会与父母及老师之间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矛盾。我认为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可以打动人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老师可以找一些与亲情相关的感动人心的视频或演讲并专门开放课程进行播放。一些学生在观

看过后,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些共鸣,内心的想法也会受其影响。这样也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作为两大重要的教育场所,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家长应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尽量要有一方陪伴在孩子的身边,避免孩子从小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同时陪伴孩子时身边也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应多了解孩子,尽量避免经常批评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学校老师也应经常观察学生的心理,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并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 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生需要知道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学生面对的任务量较大。此时,教师要根据汉字的原则,及时引导学生从学会认识一个字,理解一个字,到认识一个词,提高效率,减少学生的任务量。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汉字都是独立的,他们具有系统性。学生要学会从一个字联系到一个词,再从一个词联系到一句话,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会系统的学习。

小学生普遍认为汉字学习难度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合适,并未遵循汉字识记的规律,并未结合传统文化讲解汉字。如,讲解“誓”字时,向学生讲解这个字具有的文化内涵,作为言辞起到告诫约束的作用。一旦一个人接受这种言辞,必然要履行,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比如军中将士会受到军法惩处。通过讲述汉字蕴含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写法并明白遵守承诺的重要性。拉近学生与汉字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课堂上的限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学习“休”字时,之所以出现“人+木”的组合,是因为古代人劳累时习惯在树下乘凉休息。学生通过故事形式掌握汉字写法,并且记忆深刻,短期内不会出现遗忘。此外,学校必须建立一个自己的学校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尽心尽力地为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作贡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

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奠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汉字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