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雪梅
本论文为规划课题《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合作探究及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是:LZ2018-3473)研究成果。
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对旧事物进行改造或创造新事物,并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行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考试为目的,在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解题,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小学阶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探究优化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题目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探究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令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打破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可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的解题过程,以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小学阶段,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标,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一定要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锻炼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多学生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进行正常的学习,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令学生产生依赖感,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所以,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令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魅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创新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需要探究的重要内容,受到教师和家长应试教育思想的灌输,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分数至上的思想,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难以得到锻炼,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身处互联网时代,缺乏创新能力,其核心竞争力会下降,所以,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阶段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具有爱玩的心理,所以,数学教师在讲述课程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令学生喜爱学习数学知识。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还是对情感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所以,数学教师在讲述知识时,可以使用学生常见的物品进行教学,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很多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处于沉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可能会令爱动爱闹的小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一旦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负面的情绪,其成绩和学习兴趣就会直线下降,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案的趣味性,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述《图形的运动》课程时,可以设置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准备剪刀和纸张,根据教材中剪一剪模块,帮助学生进行图案的剪裁,在学生做完剪纸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做出的图形,并留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最终评比出最优秀的剪纸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令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评比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纸张进行自由的裁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预留给学生剪纸的时间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裁剪的形状,对学生的剪纸进行评价,并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赏析,这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课程的重点内容,令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感兴趣,从而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案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触的事物都有限,如果数学教师在讲述课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不会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难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更难以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令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例如,教师讲述《混合运算》的知识时,可以采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视频中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运算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在观看结束之后,准确了解运算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树叶作为教学道具,要求学生对这些树叶进行重新组合,保证混合运算的顺利完成,这种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学工具,令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对大多数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可知:在课堂上,教师会占据课程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方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讲述课程内容,而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难以准确掌握教师讲述的重点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增加师生间交流的方法,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述《观察物体(三)》课程时,可以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正方体,令小组成员进行图形的摆拼,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能够摆出的图形全部展示。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询问学生完成情况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探究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是必要的和可行的。通过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课堂中仍然会出现教学方式单一等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探究出注重教学方案的趣味性、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和增加师生间的交流的优化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