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缺少成效的原因,主要是各方缺乏热情:领导们停留在想法上,教师们停留在无奈上,社会停留在观望上。激活各方的参与热情,是做好社会培训工作的关键一环。
首先,校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社会培训工作。普通群众不会关注一个职业学校考了多少个本科生,也不会关注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多少块金牌,他们关注的是在培训中能否学到实用技术,能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群众从内心认可了,也就乐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里来。校领导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社会培训制度和激励方案,完善社会培训的硬件条件,提升学校开展培训的社会认可度。
其次,专业教师要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角度重视社会培训工作,主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利用好8小时之外的时间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理技双馨、老百姓认可的名师。培训时,要把专业理论转化成生活化语言,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员听懂、理解;教授专业技能时联系日常的生产实际操作,让学员交流自己的做法并进行科学、正确的点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再次,利用好各项激励政策,吸引民众积极参加社会培训。我校曾举办过一次食用菌园艺工培训,有关部门承诺培训者考核后如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可每月增加100元的工资。在这种政策激励下,报名参加的就达600多人。基层群众很现实,利益驱动着他们参加社会培训的热情。职业学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利用好各类激励政策,让群众既能学到切实可用的技术,又能获得相关的政策补贴,实现对口就业。
国家、省两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与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有关的政策文件,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制度环境基本建立,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只要各方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培训工作一定会全面开花,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