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早熟高产分子生理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01-14 10:16:45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方军生理机制杂交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与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克隆了一个显性早熟长链非编码基因Ef-cd,深入揭示了Ef-cd基因调控水稻早熟的分子机制。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并作为同期亮点文章进行推荐。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技术体系逐渐成熟及在我国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极大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然而我国杂交稻早期存在“优而不早,早而不优”,即“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的问题。培育的杂交组合一般生育期偏长,限制了优质高产组合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培育早熟高产水稻一直是育种学家的重要攻关方向。尽管在过去30年来育种学家们育成了许多早熟品种,在实践育种中解决了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但是这些早熟高产的分子生理机制仍未得到解析。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和东北地理所助理研究员于洋对该成果发表微评文章指出,Ef-cd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将有力促进适应连作,尤其是粮经、粮菜、粮油连作稻的早熟丰产,有望解决当前籼粳交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上存在的“超亲晚熟”等问题。

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方军和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帆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成才、四川大学研究员邓晓建和方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方军生理机制杂交稻
玉米密植光合生理机制及应用途径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2022年8期)2022-05-29 05:42:44
种子耐贮藏性生理机制和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寄存的“母爱”被盗,危情时刻真爱涅槃
妇女生活(2014年3期)2014-09-10 07:22:44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1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
微真空贮藏条件下莱阳梨果实褐变的生理机制
食品科学(2013年6期)2013-03-11 18:20:31
想不到的证据
故事会(2011年11期)2011-10-27 00:50:02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植物吸收和转运铁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