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任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变革,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的教学理念就是结合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从概念上来看,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重难点展开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微课以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鲜明、内容突出等特点,从一产生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微课的出现是教育界的一次革新,它弥补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同时,它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生只需要一台移动设备,就可以下载然后进行学习,并且每个微课视频都相对比较短小,数学的逻辑思维培养与创新力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凭课堂的时间去记忆远远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零碎化学习模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养成,也就是说在学生形成数学的解题能力后,教师还应因材施教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举一反三。
小学正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避免学生跟不上数学的课堂思路而出现对数学的排斥等不良情绪,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数学探究欲望,对数学具有自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而启迪学生的思路。据此微课的引导必不可少,其推进方式应如何计划与执行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只有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比较充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此时微课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录制剪辑好的趣味场景,让学生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下载观看进行思维闯关,其中注意应与教材的重点联系起来。
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就需要去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就达到了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基本内容不够熟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熟悉基础知识,这就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在课下完成这些内容,那么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需要过多重复一些基础知识,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讨论上。
学生在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几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全部整理并汇总,让学生互相之间去解答问题,有的问题学生自己想不通,但其他学生思路就较为清晰,这样交换思路与想法,学生得到了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此时针对学生们全部都感到疑惑,或者产生了思维误差的问题,教师再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重点与关键点,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去发现问题并化解难点。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学习有关于圆周率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播放有关于古代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相关过程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还原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增加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数学小常识的讲解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不断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将新旧知识形成一个逻辑的整合思维,巩固原本的知识记忆同时,也能够在新知识的讨论中形成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在原有的旧知识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核对自己的观念和理解,纠正数学的认知误差。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再次翻看自己的笔记或者课本,也可以第二天在课堂教学中询问教师。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学习情况,微课的使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扎实掌握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微课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常对传统教学形式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够在微课情境下短时间地被吸引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微课下学生们都能够短暂的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什么,但部分学生仍旧在微课播放后的讨论时间里参与意识不足,这就表明微课的信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微课的引入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生们对微课课堂只能提起一会儿的兴趣,而不是整堂课都围绕微课下的数学知识去探讨,这样的微课布置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微课教学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学生会一直有讨论兴趣的微课信息。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不妨选择游戏形式,微课中不去墨守成规地介绍数学知识点,而是导入了一个动画场景,教师可去网络上搜集有关的视频场景加以剪辑,如《大耳朵图图》中图图和妈妈去买东西的场景,图图独立去买东西的场景,将音效消除,而后教师来配音,如图图要给妈妈去买酱油,教师配音:“出门向东走10米然后向北走50米就到了。”这时候图图出发,教师将画面切转到一个类似于迷宫的画面中,让学生寻找方位,这种教学形式,代入一个故事背景,让学生很快被代入情境中,在微课中学生们更是兴致勃勃,即使教师关闭了微课,让学生直面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他们也能够在刚才的场景意识下,获得更加具象的空间构想,教师不妨将整堂课要提出的问题都与图图关联起来,采取统一的主题形式引问,这样学生一堂课的兴趣都会比较高,而不是仅在微课视频中参与互动。
数学学习中经常构建团队小组模式,进行小组的合作问题讨论,微课也能够让学生组成小组去分析问题,可构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平台,也可以让小组各自施展所长,摸索数学的规律,分享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等,如教学“面积”时,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生都能够背诵面积的公式,但对于面积的理解始终较为浅薄,缺乏空间意识和逻辑思考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教师可在微课上将三维与二维的画面进行切换,学生可短时间地看到一个平面图、解剖图,通过这些图示,通过学生原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迁移到面积计算上,形成一个递进式的逻辑学习意识,让学生基于原本在数学上的理解获得对面积的迁移思考,而这个过程也避免了学生形成数学的混淆感,将周长与面积等弄混,在微课演示后,教师可让小组准备一个小纸箱,利用剪裁的形式将原本微课中展示的画面还原,而这个让学生独立完成就有些困难,学生们通过小组的通力合作,可一起进行剪裁拼凑等工作,将纸箱当做教具,共同分析面积中的棱角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自准备的小组教具拿起来,只展示一个面,或者一个棱角,让学生猜测哪个面积可能更大,然后再展示整个面积,这时候答案就比较明显,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抽象问题的思考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积木,然后每个小组分几块积木,让大家拼凑,看谁有办法拼凑出面积更大的积木块,教师辅助学生来计算最后拼凑出来的积木面积,不仅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下进行了面积的计算,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找到了不同的面积拼凑方法,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学生们都融入其中,很快理解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数学中有很多难以化解的问题,这些重点难点是制约学生的根本问题,要想破除数学的阻碍,让学生能够顺利前进,在数学的学习之路上更加顺畅和轻松,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选择微课主题化导入形式,让重点更加突出,学生也在微课中更快地领悟内涵。
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学生难以体会一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缺乏生活的联想能力,利用微课就能够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去寻找一段俯瞰的平面图演示动画,其中很多的家乡宣传片里都有关于平方千米等的俯瞰记录和描述,搜集这些内容播放,让学生了解大概一平方千米是多少,让他们心理形成一个笼统的认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等场景都较为适宜,同时数学的知识讲解还能够在重点问题的简化后,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启示,通常来说语文类的文学知识能够带给学生精神熏陶,而忽视数学类的数理化知识带给学生的精神启示,这是不正确的,数学教学也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点拨,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大致形成了数字意识后,教师就可以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宣传片,各种剪辑都黏贴在一块播放,让学生来看看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学生们课堂上都被微课带来的祖国国土震撼了,他们顿时形成了民族的自豪感,同时教师还可以演示香港、日本的俯瞰视频,让学生来对比,还可以搜集最小国家梵蒂冈的面积视频或者图像资料等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模式下,更加震撼地看到我国的广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来想象。
如针对一平方千米的问题,教师可从操场周长出发,操场规范的周长都是400米,学生跑两圈是800米,跑2圈半是1000米,边长一千米的土地面积就是一平方千米,教师让学生想象跑一个一平方千米的土地边长是多久,就能够大致形成印象,将原本看似难以理解,无法形容的问题变得简单。
学生对数学都是具有一定的探索热情的,通过微课的形式层次递进的引入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更加强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微课中显示一块月饼,教师问大家:“谁想吃?”学生们有的举手,教师来说:“给xx/xx/xx/xx吃吧。”切成四块,鼠标一键合成,然后又问:“谁想吃?”学生又开始举手,教师说:“给xx/xx也吃吧。”又变成六份,以此类推,询问学生问题:“每个人吃了月饼的多少呢?”然后教师再准备9块月饼,分给3个人,询问:“每个人拿到几块,吃了所有月饼的多少?”再转换思路,教师利用微课展示一块月饼,提出问题:“小明打算两天吃完这块月饼,他一天应该吃多少?每天吃的量都要一样,怎么帮助小明在月饼上做记号?三天吃完呢?四天呢?”微课情境中显示出在月饼上做出不同的记号,课后鼓励学生利用实物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总之,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进行有效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微课的出现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推进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