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潘迪
幼儿阶段是性格形成、生活经验积累、自理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与引导,在幼儿这张“白纸”上尽情地描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和谐发展,教师就应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充分认识到幼儿学习的规律与发展特征,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幼儿以体验式的活动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丰富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体验式课程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在充分认识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园具体情况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幼儿创设有目的性的具有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在体验式课程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并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幼儿进行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实现幼儿知识、能力的完善与提高。
在幼儿园的体验式课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能根据幼儿园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整,但是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种植类的课程。主要是指幼儿园通过种植园的开设,根据植物的种植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课程,如对种植园环境的设计活动、对植物各个部位的观察活动及参与植物种植的劳动活动等,都能使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生活操作类的课程。“生活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指导理念,同时也是体验式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而生活操作类课程,主要是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操作类的活动而开发的一系列课程,如食材的准备、食物的制作等,对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3.户外游戏类课程。主要是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划分而设计的一系列游戏类教学课程。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的参与中,进行身体灵活性、协调能力的锻炼和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
在学前教育进行体验式课程的应用过程中,体验式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更是决定着体验式课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进行多种课程资源的了解与整合,对体验式课程进行科学的开发与设计。首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级别进行幼儿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特征、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全方位的了解,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体验式课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调整,从而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及发展需求。其次,教师还应对本园的教学资源、教学场所、教学理念等软件、硬件因素进行细致的了解,并根据幼儿园的现有情况进行体验式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免出现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影响活动效果的现象出现。
幼儿由于年龄小,身心发展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在进行体验式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只有通过直观、直接的刺激,才能有效地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在体验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为幼儿营造一种有效的环境因素,实现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体验的增强。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操作类课程:蔬菜串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多种蔬菜的图片和营养成分,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发以后,提出体验式课程的内容,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进行活动的参与。
体验式课程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因此,在进行体验式课程的教学时,幼儿是以学习主体的地位进行活动参与的,而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实现自身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体验式课程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机会和空间,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和实践需求。其次,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很可能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引导与启发,及时地对幼儿给予帮助与支持,以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学前教育中进行体验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使幼儿在进行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各项能力的提高,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因此,在对体验式课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活动的教学目标,注重幼儿在体验式课程活动中的讨论、探究与交流。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感受的交流,能为幼儿提供体验交流、经验分享的机会,使幼儿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课程活动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在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得到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倾听意识的锻炼与提高,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进行体验式课程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是引导幼儿在生活感受中发现、在亲身体验中成长的重要形式。这样对幼儿主体意识的增强、生活能力的提高及学习体验的感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