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清
摘 要: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别于之前的教材。如何在教学三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爱上“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学方式转变;课中精心组织课堂,营造人文课堂氛围;课后优化师生关系,共促学习效果的方法,以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生本课堂;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101-01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觉得,其实“道德与法治”也不是想象中得那么难,从而打心眼里爱上新版“道德与法治”课呢?
一、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实现教学方式转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虽然笔者是名老教师,但在新教材面前,笔者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并多方面、多渠道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深深浅浅话友谊”时,有这么一句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这句话让笔者非常头疼,笔者一遍遍地百度,一次次地问同行,最终才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
当笔者看到学生频频点头,笔者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教师之所以费尽心思地备课、深度学习,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教材,认同自己的观点,从而爱上自己所教的科目吗?
二、课中精心组织课堂,以“生本课堂”为抓手,营造人文课堂氛围
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谈不上人文课堂。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把“爱”带进课堂,让学生走近“道德与法治”。
上课之前,教师要用激昂的情绪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有趣味和温度的课程,而不是生硬乏味的课程。通过如此授课,许多学生认为笔者上的课,他们很容易接受,认为笔者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带着笑声进课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道德与法治”课。
有一天,预备铃响后,笔者发现一个男生还在打瞌睡,笔者马上提醒他。这时学生们齐声责怪:“××,你怎么可以上課睡觉?”“×× ,上‘道德与法治课睡觉,你对得起我们老师吗?”
笔者听到后笑着说:“其实,谁上我的课都可以睡觉,只是我不想看到,我还没开始唱‘催眠曲,就有人开始睡觉了,这样太不给我面子了。”
认真听课、高质量完成作业并做好课前预习,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强化,笔者所任教的科目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笔者还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第三、课后优化师生关系,以德树人,让学生真正爱上“道德与法治”课。
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师生关系中,尊重是基础,爱是超越。为师者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要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必须要有爱。
三、结语
总之,“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道德与法治”课。
参考文献:
[1]兰 尧.新教材突出新亮点新思路催生新课堂——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及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8(1):36-38.
[2]幸碧慧.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