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重要的一环

2019-01-13 01:25何辉
教师·下 2019年11期

何辉

摘 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知识,能提高劳动能力,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以和谐发展,这些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习惯;劳动实践;劳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1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当代中小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在家里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比如,不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等。家长总是心疼孩子年龄小或学业压力大,常常为孩子大包大揽许多事情,忽视对其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而学校的劳动教育一般都是劳动多、教育少,甚至还有的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学生的劳动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新时代要求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只有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领会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开展校内劳动体验,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劳动的生活即劳动的教育。”让学生更好积极参与劳动,必须为其创设一个积极的劳动教育环境。

(一)营造劳动氛围,培养劳动兴趣

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每一面墙、每一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劳动教育。在教学楼的墙面上、教室里的墙面上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习近平——“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又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等。学校利用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好传统。学校大队部积极开展每月的“劳动之星”“环保之星”等评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荷叶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亲子活动——制作学校环保宣传标识牌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建设美丽校园中来,表达了学生对自己校园浓浓的喜爱。他们写下了如“精心爱护我 芳香送给你”“爱花,爱草,爱树,爱校园”等宣传语,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又培养了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合理设立劳动岗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学生总有一天需要独立创造劳动果实,教师应当从小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会劳动的机会,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劳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不易与艰辛,才能更好地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例如,我校把校园公共空间分成若干公共劳动体验区,包含了跑道岗、楼道岗、乒乓球台岗、小花园岗、升旗台岗、分类垃圾桶维护岗、护绿岗、洗手间清洁岗、操场分片保洁岗等,再分岗到班。学生每天清晨来到学校,就来到不同的岗位进行劳动体验。学生参与日常劳动体验使学校变得更干净、更美丽了,学生从中体验学校的美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他们会更爱劳动,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寓劳动教育于活动中,学生习得劳动技能

1.利用节假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利用学雷锋日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教师带领学生精心策划,积极准备,认真组织,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设计爱心展台,义卖商品是家中闲置的书籍、玩具、学习用品等,并在义卖中配备了售货员、推销员、环保员、市场管理员等,让学生体验各种劳动者角色。这种义卖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既传递了爱心,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确立校园劳动月,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赛

为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我校确立每年的五月份为劳动月,以“学会劳动,劳动光荣”为主题,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赛。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展开,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展示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例如,低年级组:整理书包和系红领巾;中年级组:包书皮和钉纽扣;高年级组:制作水果拼盘和凉菜。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习得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

3.利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劳动体验

我校以生活为导向,引领学生融入生活,参与劳动,制定了劳技校本课程,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与实践。我校开设了“百变为宝制作课程”“编织小能手课程”“雏鹰航模制作课程”“美食趣味课程”等,这些科技型和生活型的劳技课程,使学生亲身感受了劳动的快乐和分享的快乐,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4.开辟劳动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能力

我校开展“我为班级添点绿”的活动,每一班级都设立植物角,让学生亲自动手养绿护绿,在每一盆绿植上写下心愿卡,如“我们一起成长”“愿我们把快乐留给大家”。学生们真诚的话语、美好的心愿促使他们亲近劳动,因此,学生主动认领绿植,每天精心呵护着,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劳动干劲更加足了。另外,科学教师还在春天带着学生养蚕宝宝,学生采桑葉,精心照看着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获得了亲身探索的体验,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就是这样在亲身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品尝劳动的甘苦。

二、家校联动,在家庭劳动实践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家庭教育不仅仅应当注重孩子的成绩,更应当教导孩子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因此,我校倡议家庭与学校教育在这一领域有机结合,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有益的家务型劳动活动中去。

(一)列出家务清单,让学生学会劳动,提高劳动能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我校开展“争当家务小能手”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列出各年级的家务清单。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一年级收餐具、整理书桌、收玩具等;二年级整理书桌、扫地、洗红领巾等;三年级自己洗澡、帮助购物、煮饭等;四年级自己洗衣、学会使用洗衣机,晒衣、叠衣等;五年级学会下面,整理自己的房间,换床单、被套等;六年级学会购物、学烧2个菜。年级越高,相应的难度越大。让学生每周确定一项具体的劳动项目,进行室内家政服务型实践活动。经过一段实践,学生变得比以前积极、主动了,勤快了,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了。虽然过程有点累,但他们是快乐的,他们不仅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分担了家务,学会了做家务劳动。当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时,有家长这样写道:“孩子通过做家务的活动,知道了做每一件事都不是容易的,孩子懂得了父母的辛苦。這些劳动,使孩子养成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懂得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不仅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在实践劳动中获得劳动技能。”

(二)在家务劳动实践中让学生丰富生活知识,提高劳动能力

学生在家里经常做家务,可积累丰富的生活知识。例如,学生在家扫地,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怎样拿扫把,怎么均匀地扫才能不使灰尘扬起等生活知识都包含在其中。通过家务劳动,学生的手部变得灵巧起来,让学生做家务的动作更协调,动手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学生变得更聪明了,劳动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走进社会,在社会劳动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利用假期,我校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以“我劳动,我体验,我光荣”为主题的社会职业体验活动,包括做交通劝导员、小小清洁员、小报童、小讲解员等。例如,暑假走进罗莎蛋糕的生产车间,体验制作的乐趣。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生产流程,看到了糕点师傅娴熟的手法,最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知道了蛋糕、饼干、面包都是劳动得来的,怪不得有学生写道:“看起来容易的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看起来困难的事,也不见得那么复杂,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让学生到社会上体验这些工作的辛苦、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让其感知劳动者生活的辛劳。劳动教育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社会劳动实践中长见识、悟道理、明事理。

二是走进农村,体验农村生活,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我校地处城郊,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因而我校开展了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例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让学生回归大自然,走进农村,让学生走进田间,走进菜园子,走进鸡窝,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学生学做各种农活,实地见识采摘蔬菜、浇水施肥,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这样的农村生活的体验让学生知道了农民的不易,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完善人格的基石,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必须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田圣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7):6-7.

[2]曹飞娥.培养劳动意识[J].教育,20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