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铭静
(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在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当下,高校规模与数量正在不断扩增,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在高校的日常工作当中,学生管理是其重点内容,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冲击,如何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在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的趋势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也在逐渐增大,工作开展陷入困境当中,导致学生的成长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明确高校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对管理工作方法与理念进行逐步创新,使其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也会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这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1】。与此同时,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升,但是也会出现扭曲个性的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遇到较大的困难。
首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在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始终将自己放在主导地位,与学生保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逆反心理。其次,管理方法陈旧【2】。传统管理方法较为陈旧,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于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实现创新与改进,将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最后,管理工作队伍专业素养不高。未能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其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规范性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转变,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思路与指导,增强工作实效性,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在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消除以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责与范围。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获取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以便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向学生说明其自身的权利与义务,重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
新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其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当中,而且能够凸显其主导性,促进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管理人员应该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通过集思广益消除传统模式下的弊端。学生对于自身群体的特点了解较为清楚,能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管理方法与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律意识和责任感的增强,而且也能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有效挖掘,促进其全面发展【3】。运用先进的新媒体开展管理工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接受度。
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能够为工作实施提供保障,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高校扩招的趋势下,对于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由于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不高,会导致在管理制度实施中遇到较大的困难,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存在较大的浪费问题【4】。为此,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知识技能,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增强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此外,还应该加强人才的引进,并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增强其工作规范性。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尤其是随着信息数据量的不断扩增,传统管理模式体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只有加强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融合,才能够提升信息传递与共享的速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于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管理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
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较多。为此,应该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和运用信息技术等途径,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