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教学成为撬动语文课堂的支点

2019-01-13 08:46:35刘子风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支点语文课堂课外阅读

刘子风

(江西省德安县蒲塘小学,江西 德安 330400)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我认为,“ 单元主题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就是撬动语文课堂的支点。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是以主题相似的文章来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说话训练、写作训练、综合实践等各方面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对象,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单元主题”。“主题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更新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单元主题”这一编排模式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它的意义在于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将大量的主题性阅读材料整合起来理解,改变了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出现了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定期拓展”的递进式语文教学局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主题教学”入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我们如何以主题教学为支点,撬动语文课堂呢?

一、深入研究教学主题,整合相关材料

一个主题,可以有教材安排的课文,还要有许多课外阅读材料,主题教学要把原来破碎的、分解的知识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研究教学主题,整理相关材料。当一个主题越具有意义,越深入、细致地处理,就越能置之于情境之中,越能根之于文化背景或个人的知识中,学生就越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新知识。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把教材中单一的零碎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整编,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相关的资源,包括音乐、美术、文章等语文和非语文因素,老师要将这些素材有机地、和谐地编印整理于主题教学中的情境之中。

二、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读写结合

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编写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非常有利于进行主题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教学中要以课内阅读为中心,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写,不仅是写作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练笔能力,做到读写的结合。关于读写结合,应该是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那么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质的提高。

三、重视主题教学的实践性和合作性

“主题教学 群文阅读”强调重视学生的实践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主题教学”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题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老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老师要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对学生进行知觉的引导和点拨,要全面掌控整个课堂。

四、注重课后的课外阅读

“语文主题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大量的阅读是主题教学的根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教学前,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去选择相关的、相近的、相连续的文章去阅读,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材料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由略到精地读,充分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达到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的体会。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表达能力是一切沟通的基础。在主题教学中,“表达”随处可见。对作品的疑问、理解、感悟等等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交流。相似的感悟、理解,有的同学讲出来让听者感觉既幽默又明白,而表达能力差的人效果就差了。要想让主题教学课堂活跃,那你一定要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勇越发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后去认真阅读,认真准备课堂材料。

其实,主题教学是一个个性化的教学过程,遵循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个生化的拓展性。主题教学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变革性、整合性和主体性。“主题教学”不是以“学会知识”为主,而是以“学会学习、学会写作、学会生存”为指向设计的课程,因此,“主题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成为撬动语文课堂的支点。

猜你喜欢
支点语文课堂课外阅读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给自己一个支点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5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