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艳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300134)
政府主导型展会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培育和发展城市会展经济或为拉动内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城市的会议、展览和节庆等活动中以政府主办直管和政府主办搭台、企业唱戏的两种方式、方法来具体运营[1]。
2013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全国开展了对各级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并取得成效。政府部门主办展会、论坛的数量减少,质量提升;“重形式、轻内容”现象得到初步遏制;领导出席规格、频率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开支大规模压缩,去行政化效果明显;政府办展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以及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基数较大,当前我国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数量仍然较多。以最具市场色彩的经贸类展览会为例,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6)》统计,2016年全国共举办2 590个经贸类展览会,其中有2 583个展览会采集到组展单位信息。在这2 583个经贸类展览会中,绝大多数的组展单位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组展企业共同举办或者是行业协会和组展企业共同举办。在展览会组展单位中,涉及到的政府机构有151个,比2015年增加了9个[3]。除了经贸类展会之外,出于对大型会展活动多重价值的追求,政府还主导主办了大量的会议、论坛、赛事等大型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知名度较高。全国知名的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项目非常多,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等知名会展活动都是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同时也是我国最知名的、最有影响力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之一,而且是国家级的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广交会的运作模式既不是政府支持型,又不是政府发起型,而是政府主导性最强的政府运作型模式,不仅是由政府发起,而且由政府成立的相应部门来承办。尽管广交会知名度高、本身很成功,然而其还是有多层面的负面效应。余构雄、戴光全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交会通过利率实现(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增加借贷资金的需求,同私人部门争夺资金,引起利率上升而导致民间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作用部分或全部被中和抵消)及体系运作(广交会举办场馆对其他展会的挤出、广交会办展时间对其他展会的挤出、广交会的展览服务保障方对其他展会的挤出)对广州展览业形成挤出效应;广交会从展品种类、展览会规模以及品牌效应三方面对其他展览会形成遮蔽效应;行政资源、运行资源、保障体系资源向广交会倾斜,造成多层面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遮蔽效应、虹吸效应三种效应相互叠加,容易造成“一展独大”的城市展览业竞争格局,难以呈现“百展齐放”的健康有序的城市展览格局,不利于打造国际展览名城。可见,超大规模和具有超级影响的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对当地其他会展项目乃至整个会展业市场力量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也引发深度思考,即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到底是担当了会展业发展的“助推器”角色,还是“绊脚石”角色、政府主导型展会长久存在是否会促进会展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存在价值是否与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4]。
上海工博会、沈阳制博会、武汉光博会等政府主导型展会率先与专业化会展企业合作,采取委托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15年,杭州市政府将第16届中国国际丝博览会交由上海米奥兰特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策划、承办;郑州泰泽展览展示有限公司获得了2015年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等部分业务的经营权;举办了18届的宁波服装节经过招投标与宁波华博会展公司签订了三年的承办合同;2015年7月,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振威展览、北京点意空间联合组建新疆亚欧国际博览有限公司,运营亚欧博览会和其他会展业务,在混合所有制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5]。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加快、力度也在加强,方式有所创新,采取了委托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力量承办、经营权部分转让、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方式。
全国各类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之所以存在和发展,是政府主观打造、政府资源优势以及中国会展业自身发展路径依赖三方面的结果。
随着政府对大型会展活动生产性服务业属性、乘数效应以及拉动效应认知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大型会展活动的价值和功能,通过打造品牌会展项目、加强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当地会展业发展。对中央政府而言,很多大型会展活动对于辅助行政、推进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对很多地方政府而言,大型会展活动是宣传当地经济政策、招商引资、彰显治理绩效、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争相作为,意图通过主办大型会展活动来拉动消费、带动发展、加强宣传、彰显业绩。以天津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例,政府打造大型会展活动项目旨在实现下述目标:(1)对非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项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会展人才和专业会展企业;(3)通过对相关市场主体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采购行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本地会展企业加强竞争意识;(4)提升城市名望以及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本地会展业持续发展奠定软硬件基础;(5)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成立天津全球成长型企业协会,促进多家天津企业向世界先进企业交流和学习以便去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另一方面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引入联合利华、韩华集团、LG项目等一批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和大项目;(6)展现当地的文化底蕴、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公民意识①。
大型会展活动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对资源存在高度依赖,而政府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突出优势就是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的优势[6]。从微观而言,无论是会展活动亮点的打造还是相应的配套服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政府无疑在活动的组织保障、财政资金保障、现场和配套服务保障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甚至在邀约嘉宾、媒体宣传、城市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从宏观而言,作为后发的会展业国家或后发的会展业城市,要在国际竞争或区域竞争中迅速跻身会展前列,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对于承办政府展的机构,尤其对于市场地位不高、竞争力偏弱的民营会展公司而言,正是通过服务政府赢得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
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存在和延续深受中国会展业自身发展路径的影响,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我国会展业自身的发展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性订货会、交易会、经贸洽谈会等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8]。会展行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商品订货会几乎集体寿终正寝的今天,所谓的政府主导型展会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会展业。最先兴起的是各地为了吸引投资而举办的投资洽谈会,典型代表是厦门的“9·8”投洽会[9]。21世纪以来,以商务部为主的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展阵容逐步扩大。根据《2018年商务部主办展览会一览表》,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展会数量为38个。其中,有公众比较熟知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以及在天津、西安、廊坊、重庆、兰州、厦门等地举办的投资洽谈会。与之相应,地方政府从2005年开始也逐渐出现办展热潮和相互竞争态势,很多省政府、直辖市政府甚至包括一些较大城市的政府都积极主办或承办大型会展活动项目。还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博览局,博览局不仅承担承办政府展的职责,还越来越多地履行与规范和促进会展业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
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国内一些知名的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项目已经在市场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比如,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通过对论坛的组织工作实行外包、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通过成立专业化的项目公司来推进市场化改革[8]。那么,为什么要推进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市场化转型呢?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会展业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从短期看,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有利于刺激和示范引领地方会展业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地方的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过多则会削弱产业本身的内生发展力量、损害当地会展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过多不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利于促进产业内的公平竞争、不利于产业内民间企业等市场要素的培育和发展、不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会展业作为一种产业,其健康和良性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要逐步脱离政府的扶植和主导,而代之以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营和组织管理。因此,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当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发育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后,需要积极向市场化转型,实现运营和组织管理的自主性革新。进行市场化转型就是要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其根本目的是追求更高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的要求,切实推进会展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政府自身定位从主导逐渐走向引导。
所有者缺位现象、预算软约束以及效率低下是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所存在的普遍问题[11]。此外,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与市场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相比,存在市场调研不足、过度的财政投入导向、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亟待破解。市场应变力不足、核心竞争力脆弱、创新驱动力缺乏是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12]。近年来,不少会展公司依托于政府补贴创办展会或承办政府需要的展会。这些会展公司在政府财政补贴或政策支持下会非常迅速地将会展活动项目创办起来,这些会展活动项目也非常贴合政府的要求,展会面积上规模、参展商上档次、配套活动上水平、受邀嘉宾名气大、现场布置不同凡响、主题高端、现场热闹,但是普遍存在投入导向、重排场而轻商业化的特点,一方面对公共财政投入高度依赖,导致长期运行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靠行政手段和公共财政投入举办、轻盈利思维,不注重对专业观众等市场要素的培育,导致可持续发展动力欠缺[13]。然而,政府需求在不断变化,当政府不再关注和支持这些会展活动时,这些会展活动就失去了外在支持而逐渐陷入规模萎缩、客商冷淡的窘境,不得不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缓解局面,充分发掘会展活动的市场需求,通过市场细分、战略定位、加强活动环节设计、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准等措施来锁定目标人群、制造卖点、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满意度、增加会展项目自身的吸引力来发掘会展活动项目的内生发展动力。
尽管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进行市场化转型具有紧迫性,但是转型过程势必面临很多困难。如上所述,全国各类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是政府主观打造、政府资源优势以及中国会展业自身发展路径依赖三方面的结果。与之相应,在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各地政府观念陈旧及改革动力缺乏、市场化转型经验不足、地方会展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滞后以及顶层设计欠缺、政府资源过度垄断以及政府—市场关系不清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狭隘经济利益和肤浅政治利益的过分追逐[14]。此外,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路径依赖强、运作模式积习难改,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规模庞大、数量众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阻碍市场化转型的重要原因。
毋庸讳言,政府本身是推动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市场化转型的主体,市场化转型途径还需要从政府自身入手探寻,重塑认知和理念、总结经验、创设条件。总体而言,推动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市场化转型应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建立动态化的遴选和退出机制以推陈出新、打造品牌、实现效率;推动运作过程的市场化以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市场导向、商业操作、专业运营;重塑会展业中的政府、市场关系,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从现实出发逐步推进,并做好宏观上的政策准备以及相应条件的创设,实现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的转变。
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的精神,在选择主办哪些大型会展活动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量少地组织自办展,另一方面,对于既存的政府自办展要建立评估以及退出机制。
第一,有所取舍,建立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遴选机制。有实质内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财政可行性是大型会展活动项目被遴选为政府主导主办的一般原则。具体来说,下述大型会展活动项目可以被列入政府主导主办的范围:(1)活动规模宏大、社会关注度高、有助于提升本市形象和知名度的国际或全国性大型活动;(2)对本地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大型会展活动;(3)对本地新兴产业聚集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的大型活动;(4)全面展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规模巨大且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型会展活动;(5)在本地连续举办多届、影响较大且有望形成品牌的大型活动。而对于一些政治性、公益性和外部性等属性不强的会展活动,则由市场力量主导和举办。
第二,加强竞争导向,建立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退出机制。在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还要建立退出机制,对于那些政府主办效果不佳或是经过扶持已经孕育成熟,且可以交由市场力量来主办的会展活动以及竞争性的商贸展会要进行剥离。停办、停止公共财政拨款、产权转让以及外包经营权是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改革举措。对政府培育多年的、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有发展前途的展会,可以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转型,实现政府退出。对于众多的一般性政府主导型展会,要逐渐实现政府管理与承办相分离,将展会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以政府委托或授权等方式,由展会经营实体具体承办,政府不做强力推动,也可以直接停办。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遴选和退出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定期进行。
首先,运作理念要从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肩负着贯彻政府战略目标的使命,在现实中难免会出现以政府政策为导向、轻视市场调研的运作倾向,这就可能会导致活动的主题和定位脱离市场需求的现象发生。以政策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助于避免大型会展活动过度关注政府公共形象而出现短期行为,促使活动主题既能兼顾政策目标、又能尊重市场规律。
其次,操作模式要从行政动员模式转变为商业操作模式。一些政府主导的大型会展活动的招展、招商、观众组织、活动宣传和推广等环节的推动高度依赖行政动员或行政命令,虽然活动得以举办并且场面壮观,但是服务水平欠缺专业性,实际经济效益欠佳,缺乏专业买家,影响了参与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活动的可持续性。而商业操作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特别注重对活动进行市场细分、主题凝练以及营销和推广,因此,更有助于提高大型会展活动举办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既推进政府的既定政策目标,又提高了经济效率、节省了公共资源和公共财政资金。
第三,组织方式要从一次性转变为专业性。对于政府直接主办的大型会展活动,要推进运作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建设。在组织方式上从一次性转变为专业性。所谓一次性是指政府每次召集大型活动都采取临时的运作方式,通过成立临时性的机构来操办展会或委托事业单位承办展会,而未组建固定的团队来推进某一大型会展活动的持续运营并逐渐积累人才。由于有些政府机构和单位内的成员缺乏市场化运作展会的经历和经验,影响了会展活动的专业性。为了破除这个弊端,可以采用的一个方法是选用或构建稳定的专业运作团队,长期致力于运作某一稳定的专业展,提升其声望和影响,实现专业性。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作为知名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其持续地成功运作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这样一支专业队伍的长期经营。此外,还可以成立大型活动办公室,对大型会展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
第四,运作方式要从政府直接操办转变为采购市场服务。对于一般的政府会展活动,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模式来进行整体发包,实现运作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直接办展会转变为依托市场力量办展。从某市大型会展论坛活动计划来看,在十七个政府主导型展会当中,仅有两个是由市场主体来承办的,其他大型会展活动都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承办。为了推进效率,政府可以以招标采购的方式来加以推动,分别通过委托经营、授权经营、合同经营等多种方式将活动项目外包,把直接操作变成间接操作,探索“官办民营”的运作机制。为了改变政府会展活动承包商高度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不追加自身投入的短期行为、激励其对活动本身进行长期投入以便提升活动的商业性和效益性,政府可以采用多次购买的方式实现承包商及其预期的稳定性。
第五,提升政府主办的经贸类大型会展活动的经济价值。所谓经济贸易展览,是指“以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商务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展览会”[15]不同于政府主导主办的成就展、科普展、艺术展等公益性展览,政府主导主办的经贸类展览应该更突出其经济价值,实现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引导市场消费等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主办方首先要在开发活动项目之初就找准活动项目的定位,深入了解活动项目的市场需求、其所服务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展览本身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活动项目的成本、收入、利润,以便提高活动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活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经贸类政府展的经济价值方面,主办方要从展览目标和主题出发来策展和推进执行。
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市场化转型并不是要否定政府在会展行业管理中的作用,相反,政府要找准自身定位,重塑政府职能,从直接办展转到为业内会展公司和会展活动项目提供支持并发挥监管作用,为会展企业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创造更适宜的发展环境。具体来说,政府要在宏观调节、市场监管、协调服务、扶持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一,在宏观调节方面,政府的相关政策要具有战略引导作用,突出符合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会展活动题材,促进本地会展市场的合理定位。一方面,通过信息整合与发布、政策调节等具体措施推进题材雷同的诸多小展合并重组,尤其是推进那些管理、服务、规模、特色都难成气候的会展活动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那些地方特色和优势鲜明、国际性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会展活动项目进行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提供服务保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第二,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营造这样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制定行业法规、推进行业制定和出台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包括规范展览公司的准入资格、规范展览馆行为、规范审批制度、规范展会招商行为、规范展览商的商业行为等。
第三,在公共服务协调和保障方面,政府要积极做好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所需要的协调和保障服务工作。大型会展活动的主管机构要为重大会议展览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协调,相关部门也要在环境整治、广告宣传、招商、交通疏导、安全保卫、展品检验、食品卫生等各个环节给予应有的支持,开展“一站式”服务。
第四,在扶持发展方面,政府要采用税收和财政手段来支持会展业发展,尤其要注意打造会展业发展的远期平台,从社会、文化、经济、法制全方位营造良好的会展发展环境。
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便是一个政府和市场主体合作的经典案例,正是在政府的推动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的情况下,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本身得以整合和提升。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在2018年的参展商超过4 000家,展览面积245 750平方米,成为亚洲信息化第一大展,其成功与政府的推动整合以及提升配套服务密不可分。上海市经信委和浦东新区政府将“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原主办方是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电路展”(原主办方是慕尼黑博览集团)“平板显示器件、设备材料及配套件展”(原主办方是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这三个在信息化产业链上互信关联的商业展会整合在一起,自身作为主办方提供跨展会的公共服务,包括与展馆协调展览档期及租馆价格、与市有关部协调行政许可事项、统一组织开幕式及协调官方媒体宣传事宜。上海市经信委和浦东新区政府作为主办方,并不拥有这三个商业展会的权益,也不参与或干涉展会的经营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通过联合行动、整体营销以及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来推动原来三个商业展会做大做强[17]。
第一,打造完备的会展产业链。完备的会展产业链是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市场化转型的重要前提。会展产业链包括上、中、下三个环节:上游产业链以会展公司为主,其主要业务是开发策划、组织和实施会展项目;中游产业链以会展场馆为主,其主要业务是场地及其设备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以及会展现场服务;下游产业链以直接或间接为会展公司、会展场馆、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为主,其业务范围广泛。以天津市为例,目前天津市专业的会展策划与组织公司较少,会展场馆正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专业从事会展布展与装潢、会展营销与广告、会展金融保险服务、展品运输报关服务、会展人才培训、会展管理和评估、物品租赁、商务旅游、商务服务、法律咨询、公关礼仪等配套服务的公司还尚未成规模。可见,天津市会展产业链尚不完整,上、中、下三个环节都需要加以发展和完善。其中,以扶持一批龙头专业会展公司的发展最为关键,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赋予机会等手段,通过中外合资组建会展公司、扶持民营会展公司、国有会展企业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来加以推进。
第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要改变政府主导型展会单一自我评估的做法,转由社会中介机构做第三方评估,借以达到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德国,会展评估机构如国际知名的会展资讯系统“展览联盟”,就可专业为客户提供会展评估、调查和参展咨询,它对每个会展的参观人次及效果都做出公正公开的发布[18]。第三方评估机构就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的效益和成熟度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遴选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重要参照,同时也作为政府为会展公司或活动项目进行补贴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三,明晰产权关系,注重保护大型会展活动项目的无形资产。明晰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的产权是将其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前提。由于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存在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都在活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并且,不同的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都涉入其中,因此,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多存在产权不清的情况。在进行市场化转型之前需要全面评估活动项目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明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按产权关系确认各方的收益和责任。对于已经扶持发展成熟并形成品牌的政府主导型大型会展活动项目,在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时,无论是将其拍卖给市场主体这种转型方式,还是政府与市场主体成立股份公司这种转型方式,在作价时,都要考虑会展品牌的无形价值,并在以后的运作过程中注意这一价值的保值和增值。
注 释:
① 相关论断来源于作者对历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相关媒体报道的追踪、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