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2019-01-13 02:21:54陈菊芬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古诗词诗词

陈菊芬

(东源县崇文学校,广东 东源 517500)

在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教学,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总结了一些建设性的教学方法:

一、中国古诗词的特点

(一)古诗词具有含蓄性

中国古诗词总是简练而含蓄,它所用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因为它总是用一种抽象化的语言体现诗人的情感表达。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承从未中断,诗词表现中所用的文字表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为能够更好的弘扬中华文明,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内容,因为中国古诗词更能够体现东方文明朦胧的美。

(二)古诗词表达情感多元性化

中国古诗词表达情感具有丰富多样性,小到表达个人情感,大到表现送别、爱乡、爱国等。如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诗人追求闲淡自然的生活;而唐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体现诗人和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安史之乱后盛唐衰败,国家没落,人民疾苦的忧国情怀。尽管都是诗词,表现形式形象、生动、朦胧,但不同的作者,所处的时间、环境、时代的不同,却会表达出不同的心声,情感表现丰富多样。

(三)古诗词反映生活具有形象性

中国古诗词喜欢用特别的语言将艺术形式形象的体现出来。如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多形象,买酒的人向小孩打听卖酒的地方,而骑牛的小孩却不直接告诉你,而是用手直指杏花村这个地方,这是何其形象的体现生活。又如宋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两句更是形象的把南宋末年国家衰亡,人民麻木不仁的境况形象的表现出来,又深层次的体现了作者对国家衰亡的忧愤与无奈。

(四)古代诗词具有音乐性

中国古诗词创作之初笔者认为最主要目的其实就是用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的歌词,如《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才慢慢地从歌词中解放出来,不再用唱的形式表达情感。但是其始终继承了可以唱的特性。因为我国古诗词的语言用音乐表现出来更能体现它美。而语言如果具有音律美的特点,这必然会使诗词的美更加流传广泛。比如绝句和律诗的风格大致相同,字数和句数一定,平仄也有固定格式并且需要押韵。我国古诗词就是利用这种语言表现形式,从各方面入手使诗词的句式注重节奏和对仗,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探讨

(一)允许小学生感性解读

小学身心发展、智力水平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心智还不高。这决定了古诗词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诗词的深度,而是积累语言,增强感性认识,以便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所以教学工作者不必要求每首诗词都期望学生能句句领会。现阶段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歪曲作者的原意,把握大体意思即可,不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太过严格。如诗《清平乐.村居》一文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醉酒”,有些孩子理解为“沉醉”,对此教师不能简单的用对、错加以评判,而是要引导学生读、看图等加以体会。通过不同的感性理解,慢慢的学生就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

(二)学生学习需朗读背诵

中国古诗词特有的韵律之美,决定诗词适合诵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的意象、境界。但需要强调的是,对小学生而言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能会让其厌烦。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古诗词的时代背景需讲解

古诗词学习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需注意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之流露,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时代背景和经历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决定诗人的经历的思想感情。在小学生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会更有帮助。

(四)古诗词教学需启发学生想象力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诗词创造的形象只有鉴赏者用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因此学生要进入诗词意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发挥想象,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时代背景出发,使诗中描写的形象浮现于脑海中,再现诗人感怀。加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他们就会在诗词中增加原来并未出现过的物象。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何等重要。因为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五)古诗词学习需要比较分析

比较阅读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如果将学过的诗词与所学诗词、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学生运用精讲过的古诗词所积累的方法自主的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词。

总之,古诗词作为中国几千年璀璨文化之瑰宝,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中国文化之独特的魅力,走在教育前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语文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教法有必要去探索创新。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2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0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