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看现代语文教育

2019-01-13 02:21:54杨员奇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蒙学语感识字

杨员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夏朝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周朝有了大学、小学之分,大学教育面向成人,小学教育面向孩童,也就是说周朝开始有了我国最早的蒙学。蒙学教育对儿童教育影响巨大,对当代的语文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新时代对蒙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古代蒙学教育的内容

古代蒙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道德教育,其首要任务是让儿童立大志,“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从小立下做圣人的目标,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向上的热情,养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行。

古代的启蒙教育德教为先,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否收到正确的引导对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

教育儿童自强不息是古代蒙学教育的另一个方面,许多故事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在鼓励人们去改造现状,而不是坐以待毙。中华民族历经朝代更迭能屹立于世界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实就源于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成功。

古代蒙学十分重视字的教育,这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上,如《三字经》《弟子规》,三个字连在一起的句式较容易帮助学生记忆, 且这些教材的编排都是从易到难。传统的蒙学教育都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要求学生最后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汉字作为汉民族的符号,习字在古代就已经受到重视,如学生的习字的姿势、笔画顺序都受到严格要求。

古代蒙学教育还重视对语感的培养。韩愈认为读书要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语和领会思想,汲取精华。宋代语文教育十分繁荣,主要讲究“读”,从读中对文章进行感悟。

“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在古代就有所体现。例如:在春节的民俗文化中,吃年夜饭佳肴先敬长者是德育;猜灯谜等娱乐活动是智育;舞龙、舞狮是体育;酒扫庭除、换新衣、言吉祥是美育;帮长辈准备年货的过程是劳育。现代教育将“德智体美劳”教育方式放到重要地位。

二、古代蒙学教育的方法

古代的蒙学的教育阶级性较为明显,某一学说在政治上占据位置时就会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强制性,儿童被强迫读四书五经,其他学派的思想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人的思想受到了束缚;理论较强,大部分的知识由哲人直接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思考,自然就没了创新。

书院出现于宋朝,其讲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身实践。教学方法有自学、集中讲解和质疑问难, 注重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

(一)自学法

自学法是指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集中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对概念、要领、观点等进行解释或论证的一种讲授方法。是古代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质疑问难法

质疑问难法是指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者一起讨论的一种方法,多发生在学生和学生之间。

三、古代蒙学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张志公先生认为由于语文教育强烈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其他学科可以直接参考国外现成的东西, 但“只有一科不能照搬, 连部分搬用都不可能, 这就是语文。

(一)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类对一门语言熟练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种功能。《三字经》的编写采用叠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其实这其中蕴含着对儿童语感的培养,儿童可能不知道话怎样说,但是一直读一直听,他们自然也就会说了。我们从小在汉语的环境下长大,所以长大学习外语时就要先学习语法再学习语用,作为母语的汉语,我们虽然开始没有学习语法,但是我们也能沟通,也能正常生活,这就归功于我们小时候语感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阅读感受,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得的能力。

古时儿童多进行阅读训练,读书不只能用眼睛看,还要读出声来,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朱熹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的“口到”就暗含着对儿童语感的培养。有时候做语文卷中改病句的试题我们并不知道语法错误在哪,但读起来就是别扭,我们自然就认为它是错了。我们自己读一读,感觉一下,这其实都是去感觉语言。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要效仿古代那样,让学生把嘴张开,把心打开。

(二)识字教育

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首先是在一定时间内吟诵和识记两千个左右的汉字。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逮读书。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所以,在初学时集中力量学习是前人确立的既有目的又有方法的识字原则。其次是识字与阅读的并重。先集中认识定量的汉字,然后通过阅读扩大识字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现代的识字教学在数量上达到三千,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重视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目标,落实好这一教学政策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形成树人教育的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 把学生当作可塑型的人才来看;其次,教师应自觉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最后,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将立德树人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大问题,蒙学更是重中之重。古代蒙学教育也告诉我们要结合儿童接受知识能力差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向儿童灌输,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不断强化,进而形成习惯。古代的道德教育是较为成功的,从小就教育孩子对父母兄弟的准则,因为不守规矩挨打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古代蒙学教育给我们的经验我们应该长幼有序,应该尊老爱幼,这样社会的风气才会从根本上纯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孩子第一位老师都是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树立一个好榜样。最后,笔者希望我们应该在继承古代蒙学教育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播蒙学的思想。

猜你喜欢
蒙学语感识字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日新才能启蒙
中国德育(2020年2期)2020-03-23 06:01:07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