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绥棱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绥棱 152200)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医院内部管理工作重要性愈加凸显。财务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医院各项资金流动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医院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实行精细化运营管理策略。
目前,在我国卫生领域,大部分医院是公立医院,以体现社会福利为主,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模式僵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企业专门设置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医院由医学专家即院领导兼职财务管理,医院领导大部分是医疗部门的学科带头人或医学专家,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们是强者,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们的了解就近乎零,如对财政补偿机制、税收调控、融资等并不熟悉。
医院资金管理不科学,首先,融资渠道单一,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单位,尚未建立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有的医院在融资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对资金结构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其次,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有的医院在基建、设备投资等大型投资活动中,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风险与报酬的衡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必须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金犹如一个组织的血液,其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医院应高效率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高效、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
医院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有的医院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存货控制薄弱。有的医院存货不能准确计量,造成月末占用资金与其营业额不成比例。三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多年来医院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每年除正常的国家财政补助经费外,还可以从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些资金,造成医院经营无压力。因此,应该做好财务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充分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对资金流量的严格控制。在执行财务预算中,实行“一支笔、两条线”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医院资金。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同时也是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明确各项资金的投资方向。从管理层次角度来讲,医院的全面预算包含有科室预算、归口之处预算以及医院总预算三方面内容。
首先,科室预算。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疗科室的预算内容包含有业务量预算、科室收入预算、科室支出预算以及归口申报预算等;医疗技术和药品科室预算包含有科室收入预算、科室支出预算以及归口申报预算等;而行政部门的预算则包括归口申报预算、院级收入和支出预算等;其次,归口预算。主要涉及到的部门有人事部门、设备维修和采购部门等,是对这些部门的资金预算进行管理的一种预算;第三,医院总预算。它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在医院内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采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各项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可以将资金的变动信息及时传达到各个部门,从而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了风险的发生,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具体建设中,需要及时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硬件设备,尤其是要实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提高会计核算的严谨性,同时也要以此来减轻管理人员的任务量,在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下让财务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中,为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做好准备工作。
在实施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考虑执行的效率和成本问题,要将执行成本尽可能的压缩到最小,将管理效益的提高作为核心对待。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实现还要有健全完整的制度作保障,要对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完善,对各项资金的流动有明确规定,并在会计核算中对核算数据的真实性有明确要求,提高核算人员的行为规范,在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和其他部门的合作过程中要对制度执行的成本重点关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陷入繁琐的流程处理中,影响到执行效果。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医院的内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它的管理水平关系着医院总体经营质量。对于管理过程中难点分析,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从而确保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