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前川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签订合同的方式。然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双方若没有对其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解和防范,就容易让企业陷入法律风险的漩涡中,阻碍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必要对其加以重视和强化,对企业合同加以管理,防止企业发展遭受法律风险的影响,让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市场中的激烈竞争。
企业合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在合同中的管理模式,具体地讲,是企业对业务中所签的合同进行规定和法律范围内的操作。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合同的的存在,企业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就有了法律保护,相对应的企业也承担着法律风险,若操作不得当就会遇到法律问题,从而导致合同签订的一方或者双方蒙受损失。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是难以预测的,但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这就需要采用合法有效的防范措施。由于合同管理中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同时流程也很繁琐,因此企业要想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就得采用风险管控这样的防范措施。要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及早预防法律风险,就有必要根据合同中的法律效力对风险进行判断,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企业双方因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我国的法律形式通常分为两种,一个是实体法,另一个是程序法,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与程序法息息相关。程序法所强调的是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所依靠的标准,对整个执行过程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对于企业合同管理而言,其流程主要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依赖并严格执行的制度。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按照既定的制度来执行这个流程,并适当加大力度,从而保证合同管理有效地执行。
若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有问题出现,管理流程就会出现不合理运用的情况,此时再执行合同就会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漏洞,这些漏洞就会阻碍后期合同的执行,企业合同管理流程就无法进一步发挥其指导作用,进而导致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出现。
这里可以看出,企业合同管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一个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流程,并针对企业中的各项事务对管理流程加以完善,才能最终制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的合同管理流程。
1.合同管理制度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正规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的合同管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保证合同管理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但若在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协商和调查就武断执行,导致制定或出来的制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这样就容易产生风险。
2.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
合同在签订的过程中,其主体是有限制的,必须是法人、自然人或具有资格的组织,除此之外其他的主体签订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没有仔细审核,主体出现错误,就很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
从权利和义务方面来说,合同的订立就是两者的体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才会签订。而在这过程中,如果一方没有理解清楚合同条款中的含义,就容易出现违背合同的情况。因此若在签订合同前没有解释或理解清楚合同的具体含义,就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因此对于签订的合同没有做到详细解释也容易出现法律风险。
3.合同履行法律风险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拒不履行或履行不恰当的风险。其中拒不履行主要指的是一方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尽管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不去按照合同的约定处理,为此可以依照合同追究责任。履行不当主要表现为部分履行和延迟履行等,此种情况一般会通过双方协商来解决。
4.合同管理程序风险
一般来说,合同管理中的程序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没有按照程序的合同往往是不受法律和签订双方承认的。因此程序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合同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力量不断壮大,为此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而帮助国家更好地管理和帮助企业发展,然而这个政策有利也有弊,也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限制。导致企业合同管理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因为国内企业多数都是采用了先进的管理制度,而非以前的传统管理模式,这一制度的转变导致了我国在该方面的基础制度不完善,难以防范法律风险,在合同管理方面更是缺乏向西方国家一样完善的法律和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从而导致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法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运作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很多企业都看不到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从而不会变通,没有应对的能力,因此,企业本身缺乏法律意识、法律概念,大到整个企业的股东、董事、管理者,小到企业的基层员工都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这就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一味地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限制约束,这些都是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也出台了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即使这样,大多数企业还是不愿意去深入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很少引入并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造成了法律风险的产生。
企业面对法律风险,需出台一系列措施,来规避、应对风险的发生,以此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想应对合同风险,首先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一要明确合同的统一标准,合同在制定的时候必须明确合同的制定依据以及合同的一系列流程,保证合同的签署有根有据,有法律依据。二要完善合同的流程,从制定、签署、实施、归档等哥哥环节都要做到严格把关,派专人监督,确保合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最后要严格执行合同管理体系,严格禁止先执行再补合同的错误做法,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财务的正常收入支出,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麻烦,一定要遵守合同流程,避免法律问题的产生。
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要具备基本的合同管理知识及合同业务涉及的法律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组织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合同管理及法律法规培训,让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系列合同管理的业务知识以及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专业化水平及公平公正意识,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环。
及时更新合同范文文本库,涉及面要宽泛,并且要熟知法律认可的各个方面的合同范本,从而建立一套自己企业的法律范本,并根据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完善合同范本。合同在签订之后,要及时的归档、备份、留存,以防合同双方发生经济纠纷时,可以将合同作为证据,增大获胜几率,保障企业权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内企业间签订合同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值得人们注意。面对这些法律风险,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企业不利,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因此应该受到社会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各企业应该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更多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