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美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前湖分校,江西 南昌 330038)
引言:在小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底蕴、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更加的方便。而本文针对如何开展小学阅读开展了讨论,并提供了建议。
在开展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采用“一遍到底”的阅读教学模式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所谓的“一遍到底”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看”的教学方法。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留下阅读记忆,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不足也是不能忽视的。其中最为显著的不足即是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内容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吸收,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学的方式,注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开展阅读,在阅读结束后趁热打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小学的课外读物中,《安徒生童话》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时,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阅读时,尽量不要出声打扰,而是应该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一遍后,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在《安徒生童话》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在孩子们阅读完《海的女儿》后:“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的生命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教师可以在孩子们阅读完这个故事后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们明白善良和美好。而其中的《野天鹅》讲述的则是另一个故事,孩子们能够在女主角艾丽莎的身上得到启发。艾丽莎利用自己的聪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救出来自己的家人,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能够在这个故事中学到不抛弃、不放弃的优良品格。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童话故事来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思想品格,让孩子们能够得到正确的影响和引导,从而指导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积极、健康的成长为社会的人才【1】。
在现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自教自说”的现象,即不管学 生有没有听懂,能不能理解,一股脑儿都讲出来,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储备者,而不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注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培养小学生有关于阅读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并学习阅读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大屏幕将课外阅读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外阅读内容转化为动画片和图片,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学会在合理的时间提出有关于阅读的要求,进而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文章,否则容易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反效果,而过浅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骄傲自满、浮躁的心理情绪。因此,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即将小学生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在针对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教师应该降低标准,只要求孩子能够借助课文的拼音,自己读懂一句话,然后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相应的对学生提高要求,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能够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对句子进行断句,并在其中包含有一定的感情,并且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较为准确地理解、掌握一句话的含义,能够将这句话的意义转述给其他人。
到了三年级时,教师的要求便需要进一步地提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每一句话连起来,再由上下文展开联系,进而读懂一段话,甚至是一整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将文章的内容将给身边的同学、父母听。在教学过程中,正是经过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提升,让学生能够稳健地成长。这样,随着时间的积淀,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吻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历程和状态,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更进一步【2】。
总之而已,小学课外阅读是积累学生功底,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应该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