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遵义 5633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越来越重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院校会出现一些格外显眼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内心很脆弱,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将这部分学生称之为学困生。相关教育人员面对这些学生会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严重让教师心力交瘁。所以利用心理学进行数学学困生转化非常关键。
学困生的出现是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性,最终产生了学困生。但是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都并非是因智力方面存在问题,才成为学困生的,而是因为潜力的激发不够,才导致的学习效果较差,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这种关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困生心理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
院校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学生自身原因,每个学生的自身兴趣方向都不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出现部分对于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积极自主学习,教师如果长时间对这部分的学生不管不问,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完全丢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只是应付家长,怕家长或教师责备,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种应付式学习,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似懂非懂,学习知识只学一半,教师教多少学多少,课后并不练习知识运用,对于教师留的作业也只是应付心理,错题出现并不寻找原因,而是产生厌烦与焦躁状态,甚至对于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最终成为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另一方面是外在原因,外在原因是学生因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原因、家庭原因、环境原因等。教师原因基本上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家庭原因会与家庭教育有关,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给学生施加压力,有一些学生常常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形成反面心理。还会有一部分家长因工作原因没有时间教育子女,对子女的进行放纵,没有注重子女的教育,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
因数学学困生的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低下,常常会遭到教师与家长的责备与训斥。长时间的发展,使它们产生了侥幸心理与恐惧心理,每当教师提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恐慌,害怕教师责备自己,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害怕教师将这件事情告诉家长,自己遭到家长的训斥与毒打,一旦发现教师不是责备自己,就会出现侥幸心理,形成恐惧与侥幸心理。数学学困生还会有一些消极心理、对抗心理、孤独心理等,消极心理的产生是因为数学学习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帮助,导致自己对数学彻底失望。对抗心理的产生是因为教育方式相对不公或方法欠缺,学生才产生对抗心理。孤独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家庭的不和睦与教师的存在感忽略,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最终形成了孤独的心理。准确的掌握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动态,根据数学学困生心理认真分析研究出解决方法,会大大提高学困生的转化率。
运用心理学增强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可以从尊重数学学困生的方面进行,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良的行为较多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要想转化数学学困生,就要充分尊重学困生,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出数学学困生的发光点,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让数学学困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重新找回自信心,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认同数学科目。
利用心理学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点,可以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学生情况进行创新教学,将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情景教学、奖励教学、视频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保证学困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以往学生心中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科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公平教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只是关注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数学学困生关注基本为零,这样一来数学学困生就会失去对于数学的兴趣。要想顺利转变学困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当中就要将授课内容放慢,或者抽时间为数学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保证数学学困生可以和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在辅导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情绪,防止数学学困生出现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学困生情绪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引导学困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学困生的内心非常脆弱,缺乏自信心。利用心理学帮助学困生脱困,在教育中注重引导,用良好的你爱心与热心去感化每一位学困生,积极鼓励、表扬学生,帮助学生从新建立自信,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