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科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河北 衡水 053200)
所谓“操作”,这里指的是运用人体的动作来完成的各种行为。操作学习指的是“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媒体,通过亲自实践,经过观察、分析得出关于某种猜想和结论的过程”。加强实际操作学习能更快地掌握新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一个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动手操作则更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让学生事先准备用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上课时,请学生亲自动手,做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然后观察思考:怎样才能拼出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则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最后通过表象的分析和综合,得出字母公式:S=a×b,使学生能够成功地抽象概括出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在操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更是经历亲身实践,探究新知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掌握知识。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每位学生自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讲授时,请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的能拼成长方形,有的能拼成正方形,有的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想一想,得出结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所拼图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想一想”,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操作学习,经过观察、分析和综合探求获得的知识,能使学生终身难忘。再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争先恐后地想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所无法预见的。
学生动手操作,对理解知识、形成数学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实际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小学生动手操作总是在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共同感知事物的同时,从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思维、学生在操作时必须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移动等,在这种操作过程中获得形象与表象,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本质,有积极的意义。如,我在讲授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个等分成若干份的圆形,上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既增强了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一个方面。首先,在小学数学中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五育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这一点与前一点有密切的联系。操作能力弱也反映了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不够。最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占优势。左脑以语言、理解、科学、计算和逻辑思维等活动占优势,而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两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如果某方面功能长期受到抑制就会衰退。例如,如果过多发展记忆,则思维判断能力就受到抑制。如果在儿童少年期只注意语言、抽象思维活动,长期下去就会使左脑负担过重,而右脑的功能得不到发展。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就会促使左右两半球的协调发展,从而也促进智力的更好发展。
由此看来,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发现计算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计算,更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