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宜

2019-01-13 00:05:00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
保健医苑 2019年10期
关键词:谚语心脑血管散步

◎文/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国玮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室外很热,可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所以,适当的秋冻就有一定道理了。但是,秋冻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1.“秋冻”适宜中、青年

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人为主。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可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进行“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冻也要视天气情况而定。

2.老年人不适宜“秋冻”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这是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危及生命,所以不要“秋冻”。

3.婴幼儿不宜“秋冻”

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患病、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慢性支气管病、哮喘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还有的儿童,一到秋冬就经常感冒,每个月患感冒发烧1~2次,医学上称为“易感儿”,这种小孩也不能“秋冻”。

其实,秋季最好的锻炼是散步,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不仅能使四肢和腰部的肌肉、骨骼得到活动和锻炼,而且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有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长期失眠或神经衰弱者是很好的“催眠药”。散步还可以改善消化腺功能,有效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适宜所有人群。总之“秋冻”耐寒锻炼要因人而异,只有正确采用“秋冻”,才能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谚语心脑血管散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04
散步的收获
少先队活动(2021年3期)2021-06-11 05:43:50
散步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散步畅想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说说谚语
一起去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