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密教典籍《主承因教求顺》考

2019-01-13 11:14钟翠芬
西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夏文菩提文本

钟翠芬

俄罗斯藏西夏文密教文献《主承因教求顺》,于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出土,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克恰诺夫《西夏佛典目录》编号No.534,西田龙雄《西夏文佛经目录》编为第H301号,学者们均认为文本转译自藏文本。《主承因教求顺》属馆藏号Инв.No.821经论合集,共有57页,由五个文本组成,依序胪列如下: 一、《罦栏絅残蘞槽落(主承因教求顺)》,二、《订笭槽祪扼少(自入顺略要论)》,三、《筟籱嘻例羋栏槽(等持以四主承顺)》,四、《篿碅癌墒属槽虃(集轮供养次第)》,五、《伯虯稌卫蚐祷翬祇埠祡粄虓扼少(依舍我余啰吃巴师略明解授论)》。五个文本所摄的法门属上乐轮法系,内容极为丰富,既有灌顶法、本尊观修、集轮供养、无上瑜伽的气脉修法、念诵仪轨及祈愿文等密教文书。

卷首第一号文本的第一页第一行所记述的标题“罦栏絅残蘞槽落”,被译为“主承因教求顺”,整个合集亦由此定名。第一号文本《主承因教求顺》(以下称第一号文本),总4页多(即整个合集的第一至四页及第五页开首的一行半)。该号文本为抄本,上下单栏,栏宽21 cm, 高14 cm;每页8行,行7至24字不等,全文共703字。手抄墨笔楷书,清晰易辨,保存完整。本文立足的第一号文本位于结集卷首,理应为总括后来修习文书(在此即第二至五号文本)的旨趣而作的“序”;其实不然。它可能只与某一两个文本有直接联系。要知悉其中关系,须从个别文本内容着手。

第一号文本题为“罦栏絅残蘞槽落”,直译作“主受因教求顺”。“罦栏(主受)”(藏語:dbang skur ba),可解作灌顶。灌顶(梵語:ahiseka 或 abhisenca),原为昔日印度王位继承之仪式,密乘以灌顶为阿阇梨向弟子印可传授时的仪式。无上瑜伽续部有四灌顶,即瓶灌顶于生起次第去除身障,秘密灌顶(与瑜伽续部秘密灌顶不同)于修圆满次第能除语障、智慧灌顶于大乐双运修法除意障及句灌顶(亦称胜义灌顶)可于现量任运之义去除所知障。瓶灌顶共许十多种,有共弟子灌顶及不共阿阇梨灌顶;共弟子灌顶有水、冠、杵、铃、名灌顶等。①刘立千:《印藏佛教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6—167页。

“槽(正齿音śiji 1.35,拟音‘成’,同35A1)”,除为结构助词、构词词缀,还有别的含意。“瞭落槽蒜,祹否蒜稉锻蒜……(依者顺也,和合也,合顺也……)”(海8.152)②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5页。。聂历山亦将槽译作“法”③聂历山:《西夏研究》(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784页。,法可作制度、礼法、刑法、象等。就前后语境而言,“槽”在此题作“法”对注会比用作结构助词或构词词缀“顺”“理”“从”或“循”较为妥当。

“絅(舌头音 niow 1.57,你章切音娘),罦 吵履哄臀 因缘:善恶生处”(同丁 18A71背注)④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82页。,此词可以是实词。它又是虚词,可作介词时表示原因。⑤史金波:《西夏文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92页。密教有谓“因”实为种子,即四灌种子,此非唯识家所言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只是以种子譬喻生起之因。每一级灌顶有一种子:瓶灌顶的种子是身住本尊,在修法时及落座后行住坐卧亦然,此即持本尊慢。秘密灌顶的种子是于语住密咒,于行住坐卧、呼吸气息皆为本尊之咒鬘,一切声音皆具本尊咒音之本质。智慧灌顶的种子是点住大乐,于行住坐卧皆观想自身的明点与拙火相融双运,由是生起光明。名词灌顶的种子是身住法身,于行住坐卧皆观自己的心意为法身佛,密意皆由法身流出,如是一切可任运自然。⑥谈锡永:《密宗名相》,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7—28页。综合上述资料,第一号文本题目可翻译为“灌顶因求教法”或“灌顶种子求教法”。

“序”位于文献的卷首,可以写出题目,但亦有欠奉题目的序。如说第一号文本题为《主承因教求顺》,乃第三号文本《等持以四主承顺》的序也不为过,因为两个题目就极有关联。第一号文本为赞叹无上教法甚深微妙之际,并告白执持戒律、祈请灌顶、加持、教授意趣之文辞。行者将佛陀视为教法的表征,向之祈祷,并于文本后段有对“菢舏莿嚷茸祇(大吉祥越罗师)”的赞颂。第一号文本没有作者、结集者、传者的信息。它可能是西夏人在抄写其它文本时,于卷首增补的文书,作为修行持诵时的祈愿回向之用。又可能修行人等旨为教法而作,故不立名。

第二号文本《自入顺略要论》内容包括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及句灌顶。因为文本篇幅不长,所涉及的瓶灌顶之下并无提到共、不共灌顶。造论者为“嚷茸祇(越罗师)”,处名于文本开首。

第三号文本《等持以四主承顺》为详细的四灌顶仪轨,内容有预备仪式、前行、正行。四灌顶中的瓶灌顶包括花鬘、水、冠灌顶等。它可能是对第二号文本有所吸收后,叙述较广,引文较多,所述教义范围也更为扩大的四灌顶仪轨。虽然通常是先有广本(长轨),再删节其中一些部份而成略本(简轨);到修习时则多先由略本入手。第三号文本最后段有叙述,文本乃由“虯东卫蚐滴翬祇(舍我余罗格巴师)”依大吉祥越罗的略灌顶法而造,所指的应就是《自入顺略要论》。文本传者、结集者是“藹牛脖翬矖磪硉(野凉鲜巴法狮子)”。

第四号文本《集轮供养次第》所述除集轮供养法外,亦包括无上瑜伽续部的四灌顶。四灌顶中的瓶灌顶包括共弟子灌顶的铃、名、冠灌顶等,还有不共金刚师灌顶;异于第三号文本所述的瓶灌顶。第四号文本造论者是“翓梆舮祇(黑足师)”,传者是“菢烁繫缾持碟繕肅妄繕祇矖磪硉(大度民寺院中国觉照国师法狮子)”。

第五号文本《略明解授论》全名应为《翓梆舮祇仕篿碅癌墒属虃毋伯虯稌卫蚐祷翬祇埠祡粄虓扼少(依于黑足师造集轮供养次第舍我余啰吃巴师略明解授论)》,题目的前半部(即本段第一行有下面划线部份)因抄写在前一行的下半部分,很容易被忽略。这文本应为舍我越罗格巴师依黑足师的《聚轮供养次第》即第四号文本而造的指点语释,传者是“艱东卫蚐滴翬祇 (陕我越罗格巴师)”。造论者与传者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虯(正齿音śja 1.19,输拉切 音舍)”①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57页。,“艱(正齿音śja 2.16 音闪)”②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503页。,两者发音相近;这可会是两个不同的人、是不同译音而致,又或是手民之误。文中并未明言灌顶法,但有“……撂危羦皺磀嘻例笶渴 焊槽缞臨簧皺簄充 蔲菢舏莿嚷茸祇谍槽瞭 籒撂蝆羦滴禣城……(……曼达拉上以妙意绘画 观想分其为九法也 或依大吉祥越罗师之法 前曼达拉准备时……)”之语,可惜未有说出大吉祥越罗师之法所指为何。

第一号文本内容涉及第三号文本《等持以四主承顺》,并有“筟籱嘻淮羋栏玛篟铜纓(等持以四灌顶时无虚言) ”,可能因此拟与“主承”相关之题《罦栏絅残蘞槽落(主承因教求顺)》。这不但明确指出与第三号文本有直接关系,亦为与第二号文本的间接关系提供线索,但压根儿就未有提及《集轮供养次第》和《略明解授论》。从内容而言,虽为相同法系,第四、五号文本可能与前三个文本无必然直接关系;他们或是后来才加入结集,故第一号文本撰写时就不曾提到。再者,写本佛经由一纸纸粘连而成,所以五个文本可能是由两份文献即第一、二、三号文本和第四、五号文本各自组成,到后来才放在一起。

第二、三、五号文本在开始时,首先顶礼诸上师。藏传佛教视上师如佛,上师自身摄佛法僧三宝,亦摄法报化三身(三身圆满的体现),故向上师作皈依,由信解恭敬,得上师加持。但与此三个文本不同,第一号文本开首是“融构菢腞唐籋螏(世尊①世尊:西夏文作“融构”(梵语:Вhаgаvān)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古代意译为“尊佑”,是“具有瑞德的人”的意思。所谓的“瑞德”是指自在、出世间法、名誉、吉瑞、俱利之欲、俱利之精进等。由于有此瑞德,所以能得到世间的尊敬,而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大人我敬礼)”;而第四号文本首先“綃蜌订羋谍出螏(顶礼圣观自在②观自在:西夏文作“蜌订羋”(藏语:Sруаn rаs gzigs dbаng рhуub),观自在菩萨。)”。此两号文本在开首有不同的敬礼对象,似乎有点不相契,这可是作者、结集者、抄写者等的遗漏还是另有原因?

这五个文本看似是连续抄写在一起,但各自起承及结束的格式都不完全一致。第四号文本有造论者、传者及题目《集轮供养次第》,结尾有“蜶(竟)”字,很好辨认。同一行下半部为第五号文本的开头部分,有造论者、传者及题目《略明解授论》,结尾有“蜶(竟)”字。第三号文本有传者及题目《等持以四主承顺》,结尾亦有“蜶(竟)”字,十分清。

第二号文本于第五页第二行下半部有“自入顺略要论 越罗师 造”,为题目及造论者;在这题目之前的文字,应该是前面第一号文本的结尾部分;第二号文本的结尾在第六页,有“自入顺略要论 阿底”,无“蜶(竟)”字。第一号文本于第一页首行有题目,唯其结束部分存在某些不确定性。第四页最后一行末句只有三个字舊弛往(汝等何),不是完整句子。将其与随后第五页首三句连接得:“舊弛往堡渡瞭碽属汕妒 菢舏莿嚷茸祇落 蝷蝷蘦瞭属 蝷蝷蘦瞭篟属纓 庆硯(汝等何如依所愿且说曰 大吉祥越罗师 如此作中道 如此不作中道 阿底)”,较为合理。第一、二号文本都以“庆硯(阿底)”两字作结,不用“蜶(竟)”字,方式一致。由此看来,Инв.Nо.821第一号文本的篇幅应为4页又1行半,共703字。如缺乏此段,第一文本就没有与任何人物相关的资料。

这五个文本是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在一起,有多种形式,行款不清晰,没有统一的规范,而且不是每个文本起首是新一页的第一行。有些甚至不是起新行,而是在前一个文本完结后留若干空位作间隔,随即在同一行的下半部抄写新题目,可能是珍惜纸章又或是随意性较强,不拘形式,如第二号文本和第五号文本便是。但第三号文本结尾的“蜶(竟)”字后仍有两行半的空位,为何没有直接抄下一个文本? 这可能是依序的第四号文本及连接抄在一起的第五号文本,是在不同时间由不同人抄写,后来才被附加入合集的。故此,第四号文本的造论者黑足师、传者大度民寺院中国觉照国师法狮子等的数据,未必能为所有文本提供有关作者的背景或成书的时间。

整个文献乃手抄本,可作为佛教信徒平日用作实际修行的法本。第一号文本的字迹端庄,排列工整,文字的拼写较为规范。该文本有校勘,于第一页最后一行有补漏缺字“俐(咒)”、第四页最后一行有补漏缺字“虐(进)”、同一页第三行有删除文字等。总体而言,相对于其他四个文本,抄写方面错误不多。从不同的字迹看来,五个文本是由多于一人抄写拼合而成,甚至同一个文本如《等持以四主承顺》就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字迹。第一号文本以至整个文献皆无着抄经者、校经者及抄写时间的信息,难以判断文献出自专门的写经组织或是民间写经者的手笔。

按照抄经的程序,先有提供抄写经论的范本,由抄经人根据范本抄写,抄写完毕再作校勘,故应有抄经人和校经人。①黄维中:《8—9世纪藏文发愿文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Инв.Nо.821号《主承因教求顺》中的五个文本,可能是由五个范本逐一地抄写而成、是抄写自一个已包含了五个文本的范本,或是由两个于不同时序所结集的范本而成。

除第一号文本外,其余四个文本的内容可以是独立的修行法本(模板),可与其他的经论组合,成为不同合集、合抄本出现。由于估计译自藏文本,西夏文译本亦可能有多种译本、写本甚至刻本,但唯今除Инв.No.821,暂未见有任何新的版本;故此,是否有范本不易下定论。如推断正确,无疑证实有关教法曾经流行于西夏。

第一号文本在文献的卷首,理应为序,但观其内容,亦为祈愿文。祈愿文可以是个人修行时念诵的文体,而不是为单一次的修善作福、启白、发愿的文辞,即是在开始每一次修习或展开一连串修习前,先读诵祈愿文。修行者诵文时,若能体会其中深意,如理抉择,应能别有体会,对修行很有裨益。此外;祈愿文还可以为群体佛事如共修、法事、灌顶时所用,通常亦会在活动开始时读诵。

除长行形式外,祈愿文也可以偈颂形式发表, 应用十分广泛。依据叙述方式而言,第一号文本中句子之间,几乎都留空位作分句标示,而内容大部份是七字一句的偈诵体。偈颂形式令文本易于读诵,亦可反复有节奏地吟唱,日子有功甚至可以背诵,这也是此类文体的目的。虽然有采用长于七字的句子,但为数较少。西夏地处汉、藏之间,其佛教深受两地影响。第一号文本行文流畅精炼,除有丰富的藏密因子,同时真实反眏了汉传佛教和汉文化的原素,显示翻译者可能是在西夏境内的汉人。

祈愿文有不同的篇幅,篇幅较短的形式、内容等比较简单。篇幅较长的形式复杂,内容可能包括学理、解说。祈愿文主要是表达祈请者的祈求所得愿景,内容反映了作者的信仰和修习的资料。第一号文本有七百多字,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如对整体佛法、无上教法的赞颂等,但它似乎非为皇家大臣法事而造,而是普通修行者的个人信仰与活动,或是特定地区的群体活动。在文中出现两次关于个人讯息的相同内容:“疥瞫解蘦玛毋癏亡蘀毋維……(名某某自此时直到菩提……)”。除祈祷自得教法外也为利益诸有情:“礠聁搓谍竲籪絅……(诸有情之利益故……)”,乃发愿语。祈愿者与所为祈愿对象二者皆来自社会各阶层,较为广泛,可见有关信仰在民间流行,亦显示佛教在当时已相当世俗化。

因许多西夏佛教文本是由相关的文本组合而成,所以有认为Инв.No.821《主承因教求顺》的五个文本,应为同一修法系统。第一号文本有“癗腲径膀聜螙落 (金刚铃之手印者)”之句,显示与第三号文本所提及的上乐轮修法系统有关。“较疤碅(上乐轮)”(梵语:саkrаsаṃvаrа,藏语:ʼkhоr lо sdоm ра),又称“胜乐轮”,意为大乐之轮。无上瑜伽续部母续(智能续)分七部,其中赫鲁迦格波部有《胜乐》《佛顶》《大幻网》《阿惹里》等。《胜乐轮金刚》在印度有极多派别,主要为卢依巴、直布巴(即金刚铃师)、那波巴三派。藏传佛教于此法亦分萨伽派、俄派、布派、嘎举派、觉朗派、宁玛派等,而且依各各所传本续疏释,分出多派。①刘立千:《印藏佛教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4页。

上乐轮的修习,于各各的法系都有其不同的建立,以配合个别法系中的见修行果。又历代祖师,都有据其证量为学人造了不少批注、仪轨、导引、补遗等。上乐轮的教法在宋代颇受信徒重视,受到信奉及广泛流传,其影响至吐藩,此文本亦有许多用字由藏文转译,所以极有可能译自藏文本。四灌顶之类的文献至今仍得传承,受到信奉。此合集虽属阐述“上乐轮”一类的修习,但出自何经,待进一步探讨。

下面是Инв.No.821《主承因教求顺》第一号文本的录文及对译,段落依据西夏文原文。录文前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西夏文的页次和行数。西夏文原为竖排,录文中改为横排。

汉译文:

汉译文中【】号标示的是西夏文的页次。

注释:

[1]流魅:西夏文作“繰簔”(藏语:chu srin),水怪、摩竭鱼。①胡进杉:《西夏佛典探微》,上海古藉出版社,2017年,第415页。慧琳音义四十一曰:“摩竭海中大鱼,吞陷一切。”又常没:常沉没于生死海之众生也。南本涅盘经三十六曰:“常没者。所谓大鱼,受大恶业,身重处深,是故常没。”

[2]轮回:西夏文作“紻稟”(藏语:vkhor ba),流转,佛经中作轮回。

[3]大菩提:佛之菩提,对于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大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为菩提而非大。佛之无漏慧。乃为菩提而大也。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上册),净觉僧伽大学印行,2017年,第290页。

[4]记句:西夏文作“虥儡”(藏语:dam tshing),即誓句。

[5]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③《佛光大辞典》(第6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206页。

[6]明满:西夏文作“墅薿” (藏语:sangs rgyas), 佛陀、觉者。④胡进杉:《西夏佛典探微》,上海古藉出版社,2017年,第446页。大乘义章一曰:“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

[7]僧众:西夏文作“菢缾”大众,“缾”为“否缾”的省略。⑤聂鸿音:《西夏佛经序跋译注》,上海古藉出版社,2016年,第75页。

[8]器:原为一切用具之总称,即可供容盛物品或使用之具;于佛教经典中,常用以喻指堪受教法或善能弘法之机根,故又称为根器。因此,接受佛法而信受之人,称为法器、道器。受戒而遵守者,称为戒器。反之,不堪为法器、道器之人,皆称为非器。①《佛光大辞典》(第7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209页。

[9]大法:大乘深妙之法,度人广者。法华经序品曰:“今佛世尊欲说大法。”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净觉僧伽大学印行(上册),2017年,第396页。

[10]密咒:咒又称为明、总持(陀罗尼)。明为密咒的特称,因密乘的咒能生光明。依内容密咒可分三类 :1.呼唤本尊之名,2.有所请求,3.赞叹本尊功德。

[11]三世间:过现未迁流谓为世,彼此间隔谓为间。有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为法分类为三种: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器世间,即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众生的依报;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间,即色法的色,和心法的受想行识,亦即构成依正二报的要素。③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佛教正法莲社,1995年,第67页。

[12]金刚持:(梵语:vajra-dharah)。又作金刚手、执金刚、执金刚神。音译作伐折罗陀罗。伐折罗,译作金刚,例如独股、三股、五股等之金刚杵,用以标帜如来金刚智印之智慧力。陀罗,译作执持。此谓手执持金刚杵之尊,旧译执金刚,新译持金刚。④《佛光大辞典》(第4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545页。

[13]正智: 指对世间事物的正确看法,或在解脱道、菩萨道方面的正确看法或智慧。又称圣智。在佛典中,有种种不同的定义。⑤《佛光大辞典》(第2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999页。

[14]加行:西夏文作“庭投”(藏语:sbyor ba), 行增,即准备、方法、加行。⑥胡进杉:《西夏佛典探微》,上海古藉出版社,2017年,第451页。

[15]人中狮子: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故有此称。又作人雄师子、大师子王、人师子。大智度论卷七载,狮子于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称人狮子。⑦《佛光大辞典》(第1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53页。

[16]一切智智:佛了知一切法,故佛智名一切智,然而三智中的一切智,则是声闻缘觉的智,为恐佛智与此相混故,特名佛智为一切智智,以示区别,意谓此智乃智中之智。⑧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佛教正法莲社,1995年,第5页。

[17]舮:(藏语:zhabs)足、脚之敬语。臔:(藏语:rkang pa)足、脚。在此用舮,指的应为佛足。⑨胡进杉:《西夏佛典探微》,上海古藉出版社,2017年,第461页。

[18]出有坏:西夏文作“蘈搓父”(藏语:bcom ldan ‘das), 出有坏、世尊,佛十名号之一。

[19]三世:(术语)又云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为之事物,一剎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生了为现在世,灭了为过去世。此于事物迁流上,假立三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三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为时之经过之三世,则过去为前,未来为后,其次第为过现未。即十二缘起之次第也。若为法之生起之三世,则未来为前,过去为后。是为未现过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现)、后灭(过)之次第也。犹如未至名为前路,已往名为后路。生住异灭之四相是也。宝积经九十四曰:“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①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净觉僧伽大学印行(上册),2017年,第290页。

[20]观修:西夏文作“桅緹”(藏语:rnal ‘byor, 梵语:yoga),意为默有,即相应、瑜伽、观修或禅定。②段玉泉:《西夏《功德宝集偈》跨语言对勤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28页。

[21]禁戒:西夏文作“羏妹”(梵语:sajvara,巴利语同)。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音译作三婆逻、三跋罗。又作律仪。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③《佛光大辞典》(第6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539页。

[22]金刚铃:即金刚铃师。首开密教《胜乐轮》之规者为卢伊巴、直布巴和那波巴。直布巴亦名金刚铃师,原名慧藏祥。直得卢伊巴弟子地日迦巴摄受,广传密法,造《身坛成修法》《观顶仪轨》《圆满五次第》等,即《直布三法聚》。直以法传龟足,龟传扎伦达日巴、扎传那波巴。④刘立千:《印藏佛教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23]手印:西夏文作“螙”(藏语:phyag rgya,印、梵语:mudrā,巴利语:muddā,音译母陀罗),意为印 ,手指所结之印契,乃记号之意;又作印契、印相、密印等,为教义规范之表记,如一法印、三法印。密教四种曼荼罗谓“四智印”,即:大智印、三摩耶智印、法智印、羯磨智印。此即将佛、菩萨证悟之境界以具体之器物或手势表达。“中略”由于修行者结手印即能感受佛、菩萨之力量而与之成为一体,故结印、解印,必要拜师亲授,敬谨慎重。⑤《佛光大辞典》(第2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412页。

[24]日夜六时:指昼夜(藏文:nyin mtshan)六时。乃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⑥《佛光大辞典》(第1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53页。

[25]四种布施:四种布施:有二者,(一)即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语出《菩萨善戒经》卷一。(1)笔施:谓见人发心书写经典,遂施笔以助成其善缘。(2)墨施:见人发心书写经典,施墨以助成其善缘。(3)经施:印赠经籍供人读诵,促发菩提心。(4)说法施:若有人求正法,即随其根机方便演说,令早日解脱、修因证果。出家菩萨具足成就此四施后,则能调其心,破骄慢心,得以修习忍辱。(二)就施主与受者有净、不净而类别为四施:即施主清净受者不净;施主不净受者清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依南本《涅盘经》所说,施虽有四种但俱得净报。所谓施主清净受者不净,是指施主持戒,多闻有智慧,知惠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专著邪见以为无施无报。余三种可依此类推。①《佛光大辞典》(第2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798页。

[26]译师:西夏文作“略硂薫”(藏语:lotsaba)。“藋(齿头音tsar 1.80,则末切 音匝)②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19页。, 篊(重唇音mji 1.11,浸乙切 音弥)③李范文主编:《简明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25页。”对译可作匝弥, 与卓弥发音十分相近。“藋篊略硂薫”可译作卓弥译师,即可能是卓弥释迦益希。他曾于印度学法, 并在西藏译经传法,弟子众多。④《佛光大辞典》(第3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090页。

[27]中道:西夏文作“蝷蝷”,字面意为“中中”。西夏语名词叠用情况不多见,一般表示强调之意,犹言“中间的中间”,即中道。密教修习为方便道,方便即是“手段”。四部密的方便道,依次与毗婆沙、经部、唯识、中观四宗配合。因为属于无上瑜伽的范畴,整个文本的修持与行持,是以中观见为依归,故于此说明。

[28]无上:西夏文作“庆硯”,对译音读可以是“阿底”,与藏文“阿底瑜伽(Atiyoga)”的“阿底”音同,为“无上”之意,在此可能用作“无上瑜伽”的简称。文本选用了西夏对音字,没有用西夏文“籄较(无上)”二字。

猜你喜欢
西夏文菩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惊蛰
艺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白玉菩提和菩提根有什么区别?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