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碧珊
(广州市从化区雅居乐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一重头戏,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毋庸置疑的。本区开展“聚焦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活动,李苑翠老师在执教《妈妈睡了》一课中十分重视字源内容在教学各环节的渗透,引起了老师们的极大关注。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在开头撩起孩子们的兴趣,这堂课便成功了一半。在课的开始,幻灯片显示“妈妈睡了”四个字的小篆体李老师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有的学生挠头沉思,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摩拳擦掌...即便一次猜不对还想再猜,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在孩子看来,像图不是图,像字不是字,一种极具新鲜感的识字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因为孩子都很喜欢猜谜、比赛等方式,这种方式确实挑起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学生们便提前进入了上课状态。平常,李老师比较喜欢让孩子们把课外搜集到的古体字放到课堂上来进行互猜比赛,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在看似游戏的场面中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来源。其实,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言“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出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汉字的起源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呈现,让孩子们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国的每个汉字,都有起源。懂得字的来源,能使我们更好地解释今天汉字的字形。在讲授课文理解字词一板块中,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闭”字的时候,出示金文,及古时候大门紧闭的图片,“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才变成“才”。这让我们看到,正是因为汉字的图画性,才会使得汉字包含了很多难以言传的信息,几乎涵盖了汉字起源时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王”字最早的字形是一把大斧,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宽刃,是实力与权力的象征。甲骨文“玉”字像一根绳子穿着几块玉石。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先的各种生活等。李老师比较重视字源内容在教学中的渗透,学生们不仅理解了“闭”这个汉字字符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个字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古代生活的场景:大门紧紧地闭着,里面什么情况呢?这个字在学生们心中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符号了,它带上了温度,融入了古人的生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立即想象到了人类的起源,一种对汉字符号的认同感,对人类文化的认同感一定会油然而生。孩子们一定会惊讶中国的语文世界原来是这样的生动,这无疑激发了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懂得字的来源,更能规范地使用和书写汉字,把字写得准确合理又好看。在课尾处,李老师指导书写生字“窗”,引入字源字形,让学生先观察再描述,形象的字体犹如一幅画面,让孩子们深深记住了字形及内在的意思。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未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直至今日,汉字形体那种“视而可见,察而见意”的具象感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子子孙孙。小篆字 ,,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李老师通过具体分析一个个汉字,让学生逐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当我们书写汉字时,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汉字结构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比如书写左右结构木字旁、米字旁、禾字旁的字,右边的捺要写得短一些,变成点,这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美德——礼让。在世界文字书写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提出“端端正正写字,方方正正做人”的精神要求,汉字不仅在书法造诣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在书写的过程中体现着民族思想。
小学低年段是孩子快速识字的黄金时期,懂得字的来源,不管从图画式的甲骨文,到线条化的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直到现在的简化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其达到看过就有印象、有感觉、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在课外进行自觉的探究学习,将大大提高孩子们识字、记字的兴趣。如利用象形字教学完“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孩子们对一幅幅形象的“图画”非常感兴趣,课后还把这一幅幅“图画”画下来,主动认识了“山”、“水”、“舟”、“人”、“刃”、“甘”、“血”“鱼”)等古文字。课后,学生们喜欢把这些字组成一幅画互相猜认,激发识字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汉字中的智慧含量,让学生感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读方块字、写方块字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内心深处敬畏汉字,要好好了解汉字,要本着一种对汉字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对民族精神负责的态度来教学汉字,让学生认识汉字、书写汉字,并形成一种汉字文化精神,从而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