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川
(河北省张家囗市蔚县桃花镇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囗 075700)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同时需要学生自己不断进行内化,建构自我数学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阅读。比如:可以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还可采用批划性的读,即是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而推理性的读,则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为目的,来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总多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再加之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自然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限于课本中编好的现成解决问题的题目,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一些计算。通过一些实际作业使学生知道数学的概念和思想就存在于人们的活动当中,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育教学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生动。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正确与否。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课堂中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找到更优更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的案例使我们发现用画图的方法也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这个案例也给了我们大家很多的思考,我觉得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创造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就能解决我们平时可能觉得不能解决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分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两类。所谓一般策略,是指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只需依据生活经验或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如数学化策略。数学化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逐步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就是一种“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涉及分析、辨别、推理、判断、表述、交流等数学思维过程和活动,它不仅是学生数学思维综合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更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种象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问题进行思考辩解,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