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1-12 21:03谭惠速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课本法治道德

谭惠速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洛满中学,广西 柳州 545104)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希望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进行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基础式教学,又即将进入学业繁重压力极大的高中阶段,初中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转折期。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该重视起初中阶段的教育问题。而过去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不会自觉主动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逐渐的磨灭,学生会成为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而现如今,教师需要做的是打破自己的思维僵局,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打破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现状,使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自发的学习状态,而教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笔者对此进行如下探讨:

一、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往往通过死记硬背,被动地记忆,这种单调无趣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希望能有一种新颖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课本知识比较枯燥无趣,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只讲解课本内容,会比较枯燥,学生在听讲时容易感到无聊,对此门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进而放弃此门课程。而学生在此种状态下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而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一般比较熟悉,教师通过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学生能直观轻松地理解课堂枯燥的知识,在学习记忆时也会更加方便。而教师在引入实际案例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一种比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此时间段内的热点案例融入进去,学生在浏览这类新闻时,便会想到课堂中与此有联系的知识点,方便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社会巨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这个话题引入到现在我国艺术行业在进几十年来的变化。大多初中学生喜欢追星,对演艺圈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而学生可以从近十年来了解到演艺圈的变化,进而了解中国的变化,而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他所喜欢的明星的新闻话题,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学习时也会更加认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实与生活联系极其紧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知识与生活建立一种联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联想到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

二、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不仅要起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还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从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或者趣味性,对于男生来说,比较关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时政热点新闻,而对于女生来说,则比较关注生活实际、文艺娱乐、影视明星等事件,这些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作为素材,进行问题设计,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到问题中。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看清问题设计的方向,这也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只有将课堂重点知识融入到问题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当讲解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知识的背景来源,并根据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边学习边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聪明以外的智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设计问题:“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和智商是成正比的吗?你能够举例证明吗?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谁听说过这个故事呢?”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开始参与讨论,并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和智商是成正比的,如果智商不高的话学习怎么会优秀呢?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和智商不是成正比的,并讲述了《伤仲永》的故事来举例,仲永年少时是当地出名的神童,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处表演来挣钱,但是在几年后,仲永和平常人也没什么区别了,虽然小时候他是神童,但是长大后却也是一介凡人,由此说明智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通过这样的提问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充满了提问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要求教师必须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而是要遵从教材,以学生为主主体,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组教学,把课程知识通过直观呈现,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这时应该分层引导,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但是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堂奖励机制,有奖励就会有竞争,竞争的效果就是会激发学生的潜力,带来不同的结果。例如在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自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爱国视频的播放,多媒体直观的视频播放有震撼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同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何为传统优秀文化,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表现好积极回答的小组给予语言上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未能积极配合的小组也不能忽视,应该及时给予关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师生身份互换的方式,学生与教师进行身份交换。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被承认、被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能独自承担一定的事务,这时利用身份互换的方式,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与信任,学生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与理解课本知识时也会更加积极与投入。例如,在学习有关“树立科学发展观”内容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帮助学生准备讲课资料,在课上让学生讲课,教师在台下根据学生的讲课内容做好笔记,在课后与学生及时交流,肯定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缺点提出改善意见。这种师生互换身份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体验到当老师的感受,最重要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一种方式是新闻播报,比如在讲解有关“了解经济生活”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两名或多名学生进行上台播报与之相关的时事新闻,学生可以进行播报与中国息息相关一些的新闻,比如最近很火的“中美贸易战”,学生在台上分析美国最近的一些举措,美国实施这些举措究竟有什么目的,而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乃至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等,台下学生在听完学生讲解后可以将与此相关的不懂的事情进行提问,“中美贸易战会对中美交往产生什么影响?”,“中美贸易战后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此项举动有何反应?”等问题都可以向两名播报员进行提问,初中学生都比较要强,肯定希望自己的播报尽善尽美,会尽力去回答台下学生的问题,但如果播报员需要完美的回答出这些问题,则需要在台下搜集大量的新闻资料,做到这些,学生对于新闻时事了解透彻的同时也能完美地消化吸收了课堂知识。以上两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都能很好地将时事案例融入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其他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此便不一一列举了。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方法方式,改变过去枯燥的讲课方式,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