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松云
(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炊庄小学,河北 廊坊 065000)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把读书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而现在的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诸如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媒体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少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如培养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习惯有以下方法:
(一)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读一本书时,先让孩子读一读书的前言,从整体上把握住这本书的脉络和走向。再师生通读了整个故事后,全班交流说说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什么,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使学生乐于读这本书。
(二)精读精彩部分,学习表达方式,让学生善于阅读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独立读完整本书,再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刺激的……”
(三)活读整本书,学会思考反思,让学生享受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应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每次读同样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读完那本书后,我们思考问题:“这本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是“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启发?”如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什么启示。这就要求学生跳出一本书来,活读整本书。
(一)制定简单的个人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二)每月师生共读一本书:确保每周在校1至2个小时的整班共读时间,每月共读一本书,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按照学校推荐的书目选择合适的书进行师生共读
(一)以低年级讲述、中年级体验、高年级思考为重心的童话阅读
低年级提倡“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不加以繁琐的“分析”。因为讲述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引导低年级学生共读讲述故事性很强的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童话”,结局光明美好的童话和情节简明一点的童话。
中年级童话核心,不是讲述,也不是理解分析,而是让孩子进入童话,融人童话,成为童话的一分子表演应该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高年级聊童话,老师要选择小的切入口,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大的思考空间:
(二)以低年级叙事、中年级想象、高年级启示为重心的“奇幻故事”阅读
低年级设计出指向性比较强的问题.
中年级开始鼓励他们抓住主要人物或主要情境重写奇幻故事,大胆鼓励孩子挣脱所有束缚创编故事。
高年级要联系生活,会破解幻想小说中的诸多隐喻,和自己、和生活、和当下结合起来,受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启发。
(三)以话题讨论为重心的“成长小说”的阅读
讨论话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与个人联结的话题,可帮助学生联想:你跟书中哪个人物有类似点?
②与生活联结的话题,可帮助学生对人生的顿悟:
③与艺术联结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事物所象征的意义……
(四)以赏析动物形象为重心的“动物小说”阅读
真实的大自然与想象中的大自然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五)以多义性的讨论为重心的“冒险小说”的阅读
当孩子在讨论的时候会陷入到具体的事例中,会引发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会引起一些争论,双方的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样的引发多元观点的讨论我们可以称之为“多义性”的讨论。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而,教师应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阅读、讨论、赏析,探索出课型:
(一)推荐阅读型
推荐阅读就是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荐读重在一个荐字,就是怎么荐,以及如何使自己的荐让其他人能够接受。在上推荐阅读课时可先组织小组活动。由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在小组内进行推荐介绍,这一时段,老师要加强视指导。接着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针对推荐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然也可由教师推荐。
(二)阅读指导型
这类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辅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