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兴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昆山 215300)
社区教育是一个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从数量上催生了大量的城市社区,同时、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的提高也客观上给社区教育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对社区教育中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采取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措施,是推动社区教育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路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对城镇社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城镇人口素养的要求也较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高。这种新的形势对社区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社区自身都对社区教育给予极大关注,使得社区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但是,和迅速发展的城镇化相比,社区教育还是显得有些滞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表现为:对社区教育发展目标认识模糊、对社区教育发展的使命认识不足、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职能认识偏差。此外,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型特征决定了政府相关政策制度体系要能够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倾斜性,以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却难以满足满足新型城镇化下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职能认识偏差。新型城镇化下的社区教育其本体职能在于提升全体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多数社区教育仅仅局限于举办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社会行业技能培训,这造成社区教育职能着力点偏失。最后,社区教育发展方式不合理。一是社区教育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系统设计,各自为政现象普遍;二是对社区教育发展的管理政出多门,不同管理部门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要求差异明显,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限制了社区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三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格局严重失衡,城乡之间、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同一城镇内部不同社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社区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受市场影响太大等都对社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呈现出成绩与问题并处你的矛盾局面,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细致的调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才能有效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目标相适应。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体现两种趋势,一是城市生活各个领域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下尽可能实现智能化;二是居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两种趋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城镇化的内涵。因此,从这种发展趋势来看,社区教育要顺应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转变教育模式,有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实践学习转变。
例如,要构建社会学习平台。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融入市场机制引导和办学机构广泛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社会学习平台,使得社区教育在科学的平台支持下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构建现代学习平台。积极引入现代网络信息教育技术,在社区教育中引入E—mail、BBS、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推动社区教育在学与学之间、教与学之间开展良性互动和讨论学习,为教育提供有效的技术平台,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实践性的社区教育使得教育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与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相比,通过学习者自身探究与发现,让社区居民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和知识情感与技能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这客观上需要市民建立新的核心价值理念。然而,这种理念的建立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是难以做到的,而是要注重市民对新的城市生活价值观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社区教育中,要营造一种市民乐于学习的氛围和条件,让市民将社区教育的相关学习不再视为一种负担和压力,而是一种领悟、责任、获得、以及人生发展提升的坦途,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须。国家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辅助”的社区成员学习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的社区教育激励和评价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有利于社区成员主动学习的社区教育发展情境。
我们认为,社区教育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广大成员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社区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社区教育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新型城镇化下的社区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才能够被社区成员接受,进而内化为其行动的自觉和自我的价值观。因此,社区教育实践中要注重主动学习氛围和条件的营造,为成员创造主动学习的有利情境。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一种更加科学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并在城镇化发展中得到不断实践。社区教育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只有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理念,不断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式、目标、职能、以及格局等进行合理的界定和创新,才能确保社区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