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念雄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 535099)
在临床疾病中颈椎病较为常见,且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颈椎病的引发因素与颈椎椎间盘功能性退变引发[1]。临床既往常选择药物治疗,但是存在诸多局限,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现阶段,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应运而生。为此,本研究对针灸配合推拿疗法用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之间),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参与本次研究的颈椎病患者74例,时间在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为研究组、参照组,例数分别为37例。研究组颈椎病患者中,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46.2士14.3)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2例,经核实后病程在1年至3年之间。参照组颈椎病患者中,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统计后为(47.0士11.3 )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3例,经核实后病程在1年至4年之间。
2组颈椎病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即可用P>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西比灵,剂量为5mg,2次/d,共进行2周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实施针灸配合推拿疗法,待患者进入医院后,需将相关检查完成,如:X线片和CT,对病变位置予以明确。之后实施针灸治疗,让患者保持坐位,并让颈部适当放松,消毒以下穴位,包括:夹脊穴、风池穴和百会穴,利用1.5 寸针刺入夹脊穴,之后刺入风池穴,深度为1.5 寸,向后顶刺入百会穴,深度为1.2 寸。若患者血压不是十分稳定,需在上述穴位上对扶突穴进行针刺。若患者伴有恶心和呕吐,还需对内关穴进行针刺;若患者伴有视觉障碍,需对睛明穴和攒竹穴进行针刺,在此期间利用捻转和平补平泻的方法实施治疗,行针和留针分别为30分钟,共进行2周的治疗。待上述治疗完成后实施推拿疗法,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利用食指对患者颈项部肌肉进行按摩。之后利用中指对患者风池穴进行按压,直到患者存在酸胀感[2]。利用右手拇指对患者的百会穴进行按压,共计100次,共进行2周的治疗。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划分为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的颈椎病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颈椎病未见任何变化。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颈椎病患者的计量资料,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21.0软件,当研究组、参照组2组颈椎病患者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检验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应用针灸配合推拿疗法的研究组97.3%显著高于应用药物治疗的参照组81.1 %,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以破坏颈椎内外动静力为主,与此同时该疾病会致使颈椎健脾和周围组织的退变速度加快,生理曲度也会发生较早的改变。颈椎病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类患者椎间隙具有较差的稳定性,椎体和钩椎关节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同时减少椎间孔[4]。若患者进行颈部活动,会受到椎间盘增生刺激和压迫的影响致使椎动脉发生痉挛,阻碍血流的同时会致使两侧椎动脉供血缺乏,从而引发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和头晕,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会晕倒,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曾有专家表示,推拿疗法可起到活血祛瘀和舒经通络的效果,通过按压穴位可致使患者的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并复位错位的关节。针灸治疗可将患者颈椎部位肌肉的紧张度显著降低,减轻血管受压迫程度的同时使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刺激显著减轻,另外还可以扩张血管,使椎动脉阻力降低,加快血流速度。另外,针灸治疗还可以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得以改善,使不适症状得以缓解。两种手法联合治疗可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从而改善颈椎病的相关症状[5]。此次数据表明:应用针灸配合推拿疗法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3%显著高于应用药物治疗的参照组81.1 %,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配合推拿疗法较比药物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经上研究可知,颈椎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疗法可将临床疗效显著提升,症状得以改善,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