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户型设计之吾见
——有感于“浅谈绿色住宅的品质提升”一文

2019-01-12 16:55:58窦以德DOUYide
住宅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套型户型贵刊

■ 窦以德 DOU Yide

近日读到贵刊题为“浅谈绿色住宅的品质提升——以湖南地区几个住宅设计为例”(见本刊2018年第10期,第40~46页)一文时,颇受启发。虽然文章从绿色建筑技术角度切入,对几个住宅设计做出专业的讨论和剖析,并做出建议方案,但笔者认为文章所提问题还不仅仅是停留在方案设计的优劣、绿色与否的层面,其所反映出的问题乃是多年来我们在住宅设计性研究领域、实质性理论研究工作的缺失而带来的恶果。

就以该文所列的“某使用频率很高的标准户型”为例。这一户型正如文章作者所言,是为“多个房地产集团标准户型库里的利器”,“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可不经集团审批直接选用”(见原文第41页,图1)。文章说在湖南和其他几个省份批量建造了很多。这种状况,据笔者了解不仅仅在南方,在北方诸多省市也是如此,而且出现在工程建设中已有多年,换言之,此类有严重缺陷的住宅产品已不是个案,在近年来已是“批量”出现在各地,让人心忧。

仅按该文作者所析,该设计的缺陷,如凹槽内的环境与户间使用的干扰,几乎无法解决的声、光、热和隐私与防盗问题等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文中提到的由于将本该“成组布置”的电梯分为两组,以室外连廊连系所带来的弊病,也已是业内早有争论的焦点问题。仅就笔者所见,更为让人忧心的隐患则隐藏在当凹槽被外廊封闭后可能引发的火灾问题。可以想见,在被层层连通(为表示电梯虽分组,但仍可每层连系)的外廊隔绝而形成的槽或者说2~3m深的天井,一旦发生火灾时其可能引发的不利与不测。对此,笔者虽呼吁多年,但那些似乎十分关注高层防火的相关部门对此并无动作,也无态度,任其滋生、发展。此事关乎安全,照此拖延下去,一旦发现问题,再补救则已难上加难!

所以出现此种有争议的户型,并在近年大兴其道,全国泛滥,依笔者之见是有其背景的。换言之,并不是开发商就青睐这种套型。在市场上,当大、中套型为主的情况下,一梯两户的内廊单元一直是主打户型。上述有争议的户型单元,其出现的大背景就是当套型变小,需要采用一梯多户(如四户或更多)单元布置时,这种单元才被“发明”出来,并为使中间户北外墙“解放”,与交通核相分离而最后出现上述结果。问题是,当套型变小(如保障性住房中公租房等,本身就不大),需要一个单元中布置多户时,到底以什么类型的单元来应对才是正道,这一问题或说课题,似乎并无多少人问津,以至于几年前,在一些公租房单元中被无奈采用的一些外廊式住宅也出现了在外廊内再设天井的窘况。

笔者在此提出一些问题,限于条件并不打算在此再做深入讨论,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专业技术与学术课题,即关于不同住宅单元类型(如外廊、内廊单元)其特性及适用性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外廊式住宅在一些设计竞赛及一般讨论后,其即被搁置一旁。虽然在日本也做了不少此类集合住宅,不少人也去考察了,但究竟其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及问题,也未见深入。所以,一旦我国工程建设实践出现需求时,我们则仓促应对,留下争议、埋下隐患。这些正反映了近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这一关乎国计民生重大工程产品方面基础研究的缺失。没有深厚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的工程建设实践,其危害是深远的!有些可能不会被人们很快认识,但有些已经显现,例如外墙外保温的技术策略等,对此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总之,贵刊所载这篇专业文章所揭示出的现象背后,乃是需引起业界及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这里也要给各位编辑部同仁一个大大的“赞”,你们的工作意义重大。

笔者一直是贵刊的热心读者,近年来感觉贵刊越办越好,科技含量高的文献越来越多。以科技进步促进住宅产业发展,为社会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产品乃是我们的天职,也顺祝杂志在新的一年里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组织紧贴建设实践,即有科技含量又切中“时弊”的好文章,把我国住宅科技研究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套型户型贵刊
韩国市区内老年集合租赁设施分析*
——以首尔市Signum Haus和Noblesse Tower项目为例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34
侨城一号A&E户型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12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20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居住建筑套型创新设计策略
四川水泥(2015年2期)2015-04-10 14:57:40
何时不再“滥觞”
文学自由谈(2010年5期)2010-03-21 2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