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潇潇 XU Xiaoxiao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便利的物流服务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满足购物、饮食等生活需求;游戏产业和电子穿戴设备的发展,允许人们在狭小的区域内享受愉悦、震撼的娱乐体验;丰富多样的智能化家居使人们获得轻松、满意的服务。因此,对于居住空间而言,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出发,提升其性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设计师以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这固然能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但却往往难以顾及少数人群的特殊需求。对于公共建筑来讲,这样的设计思路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但对于居住建筑而言,这种思路就会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尽管开发商已经设置了多种户型,如“四室二厅”“三室二厅”“二室一厅”“一室一厅”等等,但仍然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事先被规划好的功能空间并不能满足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产生更大的差距。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号传输速度的快速提升,人们娱乐方式已经逐渐从广播、电视扩展到手机、平板机、游戏机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原本以客厅为中心的娱乐方式受到较大的冲击;随着工作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自由职业者增多,家庭居住空间也同时可以作为工作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住宅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对原有空间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当前的需求。
人性化设计就是目前形势下的一种有效对策,它一般是指:在设计中,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行为习惯、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内部空间进行优化,使居住者感到更加方便、舒适,更加符合自身的各类要求。它强调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就是要充分满足住户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合理配置空间,使住宅充满人情味。这是住宅设计的根本目标,也是住宅改造的根本目标。
人性化设计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心理需要层次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把人的需要大体上分为六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与美学的需要[1]。他认为人的需要依次发展,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就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尽管学术界对马斯洛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影响力至今依然很大,对各个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表1即为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表1 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人性化设计涉及很多内容,在住宅室内设计中主要包括:物理环境舒适、使用合理方便、尺度色彩宜人、软装配置巧妙、智能化控制先进等内容。
创造一个舒适的物理环境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限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往往都需要依靠一定的机械设备(如:空调、除湿机等)才能营造舒适的室内家庭环境。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在既有住宅改造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如:增设墙体和屋顶保温层、更换保温性能良好的门窗等),以降低住宅的能源消耗。
除此之外,照明效果也需要加以考虑。营造舒适、宜人的家庭氛围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可以在充分引入自然光的基础上,巧妙布置灯具,通过多种灯具的搭配,创造温馨的住宅室内光环境。
与公共建筑相比,住宅的功能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住户的活动主要有三类: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活动,如睡眠、洗浴、更衣、排泄等;对私密性要求不高的活动,如工作、娱乐等;具有公共性要求的活动,如就餐、交流等。这些活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空间,如卧室、厕所对应私密性活动,书房、娱乐室对应一般性活动,起居室、餐厅对应公共性活动。
住宅是家庭成员空间需求的集合,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恰当地布置空间,既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和私密性,又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使家庭成员间生活亲密但不相互干扰,使空间使用合理、方便。
在住宅室内设计中,一般追求宜人的空间尺度。对于卧室、卫生间、工作室等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空间,适宜采用较为明显的空间限定措施,如:隔断、铺地变化、吊顶变化、照明变化等,强化领域感;对于客厅、起居室、餐厅等比较公共性的空间,宜采取较为通透的空间限定措施,如:屏风、吧台、沙发等限定空间,做到既分又合,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又兼顾实用性。
从心理舒适性而言,住宅室内空间一般采用浅色调为好,这样不会产生过于强烈的视觉冲击,长时间生活其中也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容易营造安静、放松的家庭氛围。浅色调还容易搭配家具,当然也可以在局部区域使用较为鲜艳的颜色以活跃气氛,并通过灯光和软装营造时尚的风格。
“软装”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是软装,却很难说清楚。也许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空间中可以移动的元素,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软装”大概包括:家具、灯具、织物、植物、艺术品等。与界面设计相比,软装具有自身的优势,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同时,使用方便,便于不断更换,保持新鲜感。总之,配置巧妙的软装有助于加强家居氛围,且便于布置,可以达到实用、方便、经济、舒适、美观的目的[2],是当前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常用手段。
图1 改造后的一层平面图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近年兴起的,它可以在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协助居住者更方便、安全、快捷地管理电子设备,包括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照明、智能遥感电动窗帘、防盗报警、网络通讯等等,并可将多种电器设备总控集中到一起,以控制面板或者手机APP的方式进行管理。智能控制系统重视人与居住空间环境的协调,使居住者借助科技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既节约能源,又提高了生活幸福度,是人性化设计的新趋势。
该实例位于苏州市尹山湖高档住宅区某栋顶层,紧邻尹山湖,环境优美,视野开阔,面积约为210m2。原始户型分为两层,一层为客厅、餐厅、厨房、盥洗室和两个卧室;二层区域为卧室和楼台;西北角位置单独设置楼梯间;客厅区域二层通高。业主为一对年轻夫妇,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追求。男主人为企业高管,平常事务较为繁忙,喜好运动、种植花草和看电视;女主人为自由职业者,有较多藏书;孩子已入学,喜好运动。在室内设计中,主要从以下方面探索人性化设计的表达。
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调整原来的楼梯位置,加强空间的互动和交流。原有的楼梯间处于西北角,虽然回避了与其他功能流线的交叉,但位置隐蔽,仅具交通功能。为此,在室内设计中,将此楼梯移动到客厅区域(图1)。
楼梯移动之后,层间关系得以加强。楼梯本身及二层连廊作为公共空间与客厅区域结合,在上下楼的过程中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创造出良好的交流环境;其次,楼梯作为客厅与餐厅、走廊间的视线遮挡,优化了客厅和餐厅的私密性,空间层次感也得到提升。原本楼梯间的位置则成为儿童房,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经过调整优化后,客厅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成员在上下楼的过程中,可以更轻松地参与到彼此的交流之中,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得到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需求得以满足(图2、3)。
室内设计应该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考虑使用者的生活场景、使用方式和未来空间规划等要求,对各功能空间进行优化。
公共活动空间:客厅区域层高较高,但面积较小,空间感较为局促。为了改善客厅的空间感受,设计中尽量保持空间通畅,色彩采用白色,扩大空间感。电视背景墙采用定制立柜,既保持了纯粹、淡雅的氛围,又提供了可观的储物空间。在家具的选择上则主要使用结构清晰、造型简练的家具,简洁大方。
餐厅:平面狭长,采用整体式设计,以立柜的形式增加储物空间。墙面和柜体与客厅保持一致,整体感较强(图4)。
卧室区域:本身采光条件较好,尽量引入自然光;材质选择上主要使用实木、棉麻等触感较好的材质,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墙面使用碎花壁纸与挂画呼应,使卧室更有生活气息。原本楼梯间的位置改造成儿童房,面向尹山湖,通风采光条件很好。
图2 改造后的客厅效果图
图3 改造后的二层效果图
图4 改造后的餐厅效果图
图5 改造后的卫生间效果图
卫浴区域:业主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追求,希望在居所内设置桑拿房、浴缸等设施,一层面积相对有限,因此在二层布置,形成独立、舒适的洗浴区。同时,加设了天窗,极大优化了通风采光条件(图5)。
居所面积较大,完全依赖空调设备会产生较大的能耗,因此,在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在室内设计中还加设了天窗,组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同时,还设置了智能窗帘系统和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自动调控照明开关和照度大小,达到自动补光、人走灯灭的效果。
人性化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每一项需求,以达到最符合使用者的实际要求。该案例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通过空间调整,将原来较为消极、独立的功能空间联系在一起,把二层通高的客厅作为家庭成员交流的主要场所,实现了空间尺度与功能的匹配,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改善了各功能空间,并加强节能措施和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居住空间的品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