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榕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把阅读区设在光线充足的窗台旁,把书架设成开放式以便于取放图书。可以让他们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园,放在图书架,在每天餐后,老师播放适宜幼儿阅读的轻音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书架上自选图书翻阅。
幼儿阅读课外图书的选择,内容极其重要,必须针对其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只有符合幼儿智力的现状,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才会主动去看。图书以主体突出、内容短小、形象生动有趣、人物简单而鲜明、页数较少为宜,这样才会使幼儿有兴趣看下去,比如《童话故事》《幼儿画报》等。
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在阅读图书画面时,往往缺乏对画面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而是不停地翻阅。为此,我们选择了单幅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的画面,先让孩子们比一比,看谁看得又快又仔细,谁能把画面中的东西找出来,再把所看到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仅仅通过教师组织的专门语言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孩子自由表述的愿望与要求。我们通过投放大量的课外故事书、图片等各种语言材料,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一是:看着图片用多个形容词说一句好听的话,还可以请一位幼儿描述,一位幼儿听后猜猜他说的是什么。二是:通过摆设教具、手偶、纸偶及不同场景的背景图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加深理解活动内容,使语言活动更为生动有趣,或者投放一些头饰激发幼儿表演图书中的故事,幼儿通过角色对话表演某一情节、片段,提高说话的积极性。三是:提供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磁带供幼儿欣赏,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练习中使幼儿得以愉快地动脑、动手、动口,发展了个性化的语言。
幼儿每一次阅读后,我们就找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和爱好的幼儿把自己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对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观察幼儿的需要与问题,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在一遍遍的阅读过程中幼儿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幼儿逐步从不爱说话慢慢地变得乐于表达,从断断续续只能说画面的情节到能想象画面外的内容,语言从不连贯变得较为连贯,词汇从贫乏到逐渐地丰富。
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受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口头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请部分幼儿来回答问题,而口头语言发展水平不高的幼儿往往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只能扮演听众的角色。因此,我们首先要创设集体课外阅读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时间和权利,以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其次让幼儿自由邀约同伴一起课外阅读,指导他们一边用手指点画面,一边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这样,每一位幼儿都有了说的机会。在了解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情况后,进一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背景的变化,猜想角色之间的对话,预测事情发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大胆地说出来。
亲子阅读是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的引导,每天睡前给孩子念故事、儿歌,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图书,用自身的示范行为带动幼儿,有意识地把动作做得夸张些,一方面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培育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身受益。
有的父母由于每天忙于工作和学习,忽视了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对于这种交流的欠缺,许多家长感到十分内疚,常会给幼儿买玩具、食品加以补偿。实际上幼儿更需要父母精神上给予关心和爱护。父母每天应留一小段时间给孩子,有意识地与幼儿沟通、交流,说得不准确的给予纠正,说得不到位的给予补充,说得好的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父母是提高幼儿课外阅读和口头语言能力的最亲近、最直接、最及时的老师,伴随幼儿一起成长。这种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激发幼儿乐于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另一方面也能使父母了解幼儿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情况,以便采取适宜的策略促进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幼儿口头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职责,也是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老师和家长鼓励并陪伴孩子一起课外阅读,面对面地交谈,倾听孩子的故事,走进孩子的世界,促进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孩子阅读与语言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