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2018年全行业最关注的,莫过于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被提上政府工作议程并成为“国策”。
仿佛一夜风起,近视防控成为又一个新的风口、企业抢滩布局的目标。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各级卫生健康、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措施,着手大力开展近视防控的校园宣传和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科学认知近视的矫正工作,科学用眼。在国家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明确强调了校园视力筛查的重要性。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人群约3亿人,近视防控的首要大事就是要通过健康体检中的屈光度检查来掌握近视的数据。
近视可预防,筛查应趁早。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视力普查、收集数据的工作,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言而喻。
只是,这项庞大的工程应当由谁来执行?
《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同时,“建立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档案,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显而易见,政策指向这一系列执行工作均归口医疗卫生机构。
这对于一直以来承担着校园视力普查工作的部分眼镜企业来说,似乎有些尴尬了——既跃跃欲试,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立足行业风口,却无所适从、顿感迷茫。
在一片近视防控的热闹声中,我们不得不静静地反思——作为服务大众的眼镜验配工作者,我们到底应该干些什么,又可以干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