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对策的相关分析

2019-01-11 17:36刘飞张平邹婷付微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改医学院校教学理念

刘飞 张平 邹婷 付微

[摘要] 高等医学院校需积极展开教学理念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要充分分析自身現状,明确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内容,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和缺点,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该文将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对策的相关分析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医学院校;教学理念;教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159-02

现目前,医学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高要求,均不同程度地展开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理念转变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其教学法逐渐转变为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如CBL、PBL等代替了传统课堂教学法,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法逐渐被“以器官系统”为中心[1]。而在教学理念方面,主要转变成了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型人才以及全科医师等,且更加注重培养能力应用人才。该文将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对策的相关分析进行综述。

1  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

1.1  未深刻理解教学质量标准,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的中心工作及教学工作,高校的生命线即为教学质量,因此高校生命的保障即为教学质量标准。但对于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标准,目前部分教师未形成深刻的理解,且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降低。在教学期间部分教师对“完美教育”过分强调,且最终教学目标为不给学生留下任何疑问,因而学生丧失了自学的机会。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的及格率和课程考试成绩,且整个课程教学中贯穿的教学方法为“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极少涉及发展动向方面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局限于书本知识,导致所学的知识与时代发展、学科前沿等严重脱节。

1.2  仍需进一步开展跨专业、跨学科教育教学改革

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尽管该校支持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但不难发现,在近几年的课题立项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为多数教师盲目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研究,且在研究和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面较为浅薄,其申报的科研课题无法与教育教学的相关主题紧扣,且申报的课题系统性较差,多数研究的目的为单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技能、科学方法等,且尚未展开综合性、系统性学科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另外在课题成员上,其缺陷较大,且尚未明确研究内容的方向,部分教学科研项目的指引缺乏有效性,因而无法对优势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整合,因而不能展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因而难以保证课题总体完成效果和质量[2]。

1.3  仍需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

在医学生临床能力中,人文素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合法、合理、合情地展开医疗活动,正确理解卫生法学、医学文化、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的相关要求;②具备照顾与关怀患者的能力、患者知情同意选择能力、医患沟通能力;③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心理方面的调节适应能力、社会阅历、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良好身心素质、有效应对失败和挫折等;④具有人文精神,具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德性等,且行为尺度以维护人的尊严、感受、价值为准。但目前在医学院校教学中,人文教育较为单薄,因而人文教育存在一定缺陷[3]。

1.4  教学督导中课堂评议结果作用有限

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受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督导和监控教学质量的前提即为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指标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其对课堂评价的导向性、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直接存在影响。以往以学生为主体、单一的课堂评价体系限制了课堂评议结果的督导作用,因而无法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1.5  健康理念认知不足

从人体系统以及整体医学的自组织能力来看,人体整体功能的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医学工作中,研究整体失调状态这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注重强调诊断和治疗某种疾病,尚未养成整体看待疾病的观念,特别是在实习阶段和临床见习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往往注重诊断和治疗疾病,健康理念上停在原始阶段,因而无法更新自身的健康理念,这就使得诊治患者主要局限于对症治疗,而尚未养成整体看待疾病,标本兼治的观念[4]。

2  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的对策

2.1  准确定位CBL、PBL教学法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医学院校需正准确定位教学方法,如CBL和PBL等,使之能很好的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在一些医学基础课程中,如果要求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则需对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愈重视,以确保医学生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牢固掌握,且最终的教学目的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论。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采用CBL和PBL教学法,这可有力补充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可通过个案分析、病例讨论等,促使医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这样即可在获取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极大程度提升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2  积极展开大规模课程整合改革

在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中,整合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受到了广泛重视,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国的北京大学医学部、英国的巴兹伦敦医学与牙科学院、美国的哈佛医学院等,均对该整合课程模式进行推广和使用。在近几年的调研中发现,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在很大方面涉及到整合课程的改革,其打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如以课程为基础的模式,同时对整合课程模式予以了积极开展,最终可将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这样一来整合之后的教学模式则可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5]。

2.3  加强培养医学人文素质

结合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重新设计和改革医学人文教育,对现有人文教育资源予以不断整合,并对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相关结合问题加以有效解决,则可在医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从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2.4  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评议体系和指标

在医学院校中,不同类型、专业、学科的课程之间差异较大,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同一个评价指标无法获得较为可观准确的结果,因而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予以充分体现。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医学院校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不同的课程进行课堂评价,且要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专家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三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院系部同行评价、学校督导评价等,随机、多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6]。

2.5  强调健康概念的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演变密不可分,在当前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中,其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了综合的医学模式,即“生物-生理-社会-环境”等,且人们的视野中逐渐出现了行为决定健康的概念,通过在培养医学生的课程中引入疾病预防理念,则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学期间,不仅需将健康、疾病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加以联系,还需强调人的行为可影响疾病的治疗、预防、保健、康复,且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这样在诊治的疾病过程中,促使医学生将疾病诊治和健康看做一个整体,从而树立新型的医学理念“行为决定健康”,则可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7]。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医学院校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要求医学院校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學教育方式,根据自身特色,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理念转变的相关内容和方向,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玲,黄宗海,李颀,等.地方医学院校教改工作面临形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1-2.

[2]  黄坪,周慧敏,苟芯源,等.基于MOOC的医学院校通识选修课建设与管理[J].重庆医学,2017,46(8):1137-1138.

[3]  杨晨,路海,高立,等.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04-208.

[4]  胡树煜,张筠莉,付纯刚.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64-65.

[5]  曹小庆,韩毅.当前医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7-18.

[6]  于水莲,陈烨,陶怡,等.PBL结合OBL模式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山班”风湿免疫教学试点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227-230.

[7]  徐燕.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高职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6,36(4):568-570.

(收稿日期:2019-08-27)

猜你喜欢
教改医学院校教学理念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