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年-2019年)学校体育大事记

2019-01-11 17:46申克才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质教育部青少年

申克才

1949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国家“提倡国民体育”。

1950

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就健康问题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次年1月15日,再次写信给马叙伦,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

1951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切实改进体育教学,尽可能地充实体育娱乐的设备,加强学生体格的锻炼”。

1952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1952年,教育部设置体育处,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置了相应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学校体育管理开始步入正轨。

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1953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了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并在1954年编写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使学校体育教学有了统一的规范要求,使学校体育进一步规范化”。

1964

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其中特别要求“学校体育应面向广大学生,首先是上好每周两节课(两课),同时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两操),安排好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两活动)”。

1978

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确定了体育教学“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三项基本任务,强调“体质教育论——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

1979

1979年5月15日至22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史称“扬州会议”)。这次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四个重大问题。首先,重新确立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再其次,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制度建设。最后,明确了“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979年10月,教育部、国家体委发布了中小学、高等学校两个《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其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新时期。为推动两个《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的落实,1982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重点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检查验收实施方案》,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982

1982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或早操);每周上好两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次课外体育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课间十分钟到室外休息或活动。”

1984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要求“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體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

1985

1985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在29个省(区、市)范围内开展了首次涉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意味着我国从此建立了全面反映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本底数据库。此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等年份,又组织开展了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次调研都准确掌握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政策文件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经验,讨论和制定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的框架。1986年11月11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印发了这项规划,其中确定了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及10项政策和措施。

1987

1987年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新大纲使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加规范、系统,首次提出“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加大了选用教材的比例,改革了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实行按健康分组教学等,新大纲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新的体育教育思想。

1987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国确定了51所高校为首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试点校。1988年国家教委公布了216所中学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这为以后各省(区、市)进行体育中考以及将体育纳入高中结业考试起到了制度引导意义。

1990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正式发布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际需要,把学校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的安排”等,从法规的角度进一步确立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的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最全面的行政法规,是检查和评估学校体育工作根本依据。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走上了正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1

1991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以体育课成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及学生在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定标准;1992年2月,国家教委印发《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以体育课成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及学生在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定标准。

1991年9月,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暨全国千名农村优秀体育教师表彰会在山西临汾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题研究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会议。会上总结出临汾的基本经验是“一条途径、三个环节”。一条途径是班主任兼教体育课。三个环节是:在乡镇配备专职体育辅导员;自编农村学校体育教材;自力更生,自制体育器材。

1992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

1993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和家长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师资、经费、体育场地、设施问题,逐步做到按教学计划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1994年,为落实《纲要》,教育部重点加强了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开展了“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等活动。

1994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995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

1996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新的健康观被写进大纲,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97

1997年11月6日,国家教委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实践证明,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1999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毅力。地方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其对加强和做好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

200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体育应着重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锻炼习惯、一定的锻炼技能。考核项目的设置应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标准要合理”。

2001

2001年5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通知》,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要利用每天下午课后时间,开展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体活动或其他课外活动”。

200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标准》突出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的框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2002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

2005

2005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提出“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入课表,形成制度”“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要求。

2006

2006年12月2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表题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总结交流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007

2007年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就青少年体质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重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并每两年组织一次检查,公布检查结果。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启动仪式。“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陽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意见》由“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三个方面共20个内容组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学校体育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个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举措,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2008

2008年6月,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其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重要举措,对中小学体育卫生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对地方和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

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等条款,进一步从法治层面保障了学校体育的良性开展。

2010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2011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2011年版课程标准继续强化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2011版的颁布,一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二是对实验稿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三是继承了经过10年课改实践检验的经验,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2015

2015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履行校园足球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等职责和任务。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

2015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2025年建设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等目标。

2015年5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目的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办法》指出“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办法》明确了学校体育运动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责任,为学校和体育工作者“松绑”,使他们放开手脚,按要求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同时也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学校体育运动各环节风险防控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6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2017

2017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布。《通知》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强健体魄。“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为目标,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2018

2018年1月,教育部下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准》凝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灵魂,强调在每堂课教学中必须创设复杂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运动负荷和体能练习,突出导向性和评价性,将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2018年9月11日,全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19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要求“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探索实行学生运动技能标准达标评定制度,推动每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广泛开展各级学校体育联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猜你喜欢
体质教育部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兼加体质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