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11 05:56黄河清
职业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课程体系校企

黄河清,陈 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08)

0 引言

2017年5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慧科集团三方强强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所面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学院紧扣新兴技术,坚持创新理念,力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组织管理和产教融合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大数据思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学校与软件开发企业也需互相增加了解,互惠互利开展合作。

1 “校企企”合作模式的提出

1.1 软件开发企业员工的特点

软件开发的企业以开发、销售和维护软件为己任,开发人员掌握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作为大型国际企业的员工,由于业务繁多,每天也都只能从事公司的业务,无法抽出固定时间来到学校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同时这些员工也不具备教育学生的方法、手段[1]。

1.2 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教师虽每年参与企业实践,补充实践知识,但是技术更新快,尤其软件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要想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跟上先进的技术,难度很大。

1.3 教育培训机构师资的特点

教育培训机构具有连接生产企业和高职院校桥梁的作用,以慧科教育为例,要求员工有来自企业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些员工平时的任务是为公司培训新人,或为社会人员培训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们具有教书育人的基本本领,也掌握着企业一线需求的专业技能[2],他们不仅每年参加企业生产,培训三年后,需要重返企业工作一年以上才能回到培训的工作岗位,保证了为他人开展培训时应用最先进的知识。

1.4 “校企企”合作模式

基于以上软件开发企业、高职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分析,“校企企”合作模式的提出就水到渠成了。“校企企”合作模式就是高职院校与生产型企业以及培训机构三方合作,共同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员工,输送给生产型企业,服务社会。

为了培养出学岗直通车的学员,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慧科教育集团三方合作,开启“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校企企”三方合作,需要发挥三方各自的特长,从招生宣传、课程体系制定、学生活动、师资培养、就业推荐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出直接上岗的优秀员工。

2.1 共同宣传招生

生源的好坏虽然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但是生源质量好、素质高能为教学带来更多更好的互动交流,会更容易培养出好的学习氛围。在为软件技术专业开展招生宣传时,阿里巴巴集团提供公司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提供为学校进行阿里大咖讲堂的讲师信息和宣传内容,我校在阿里工作的员工信息。慧科教育提供参与宣讲的讲师和企业简介,以及合作企业和就业信息,加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省会城市,对接市政府大数据产业园的发展等情况开展集微信、QQ、海报、网站等多媒体的大力宣传,力争让学生全面了解我们。

2.2 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习不仅有方向,也能增强上岗的信心。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聘期3~5年的软件开发人员)访谈会,通过分析开发人员撰写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核心能力,推导出其知识内容,从而制定出核心课程。合作的企业在这个推导过程作用非常大,软件开发工程师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3 共同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好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性格、合作能力、自信心等各类素质的培养与拓展至关重要。除了学校开展的日常活动外,阿里巴巴集团在学生入学后的每个学期都开展1~2场的大咖讲堂,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慧科教育集团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学徒拜师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娱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起到了减压的作用。

2.4 共同培养学校师资

师资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培养出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师资,需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影响、带动教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不定期组织学校的教师到阿里总部开展学习交流培训,并通过在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中的“双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2.5 共同推荐学生就业

慧科教育集团有众多的合作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下属企业不计其数,学生只要达到培养的目标,通过了HR们的考核,将被推荐到相关企业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 “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了让学生能在学校期间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正在使用的先进技术,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主要从实训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3]。

3.1 双周的课程实训

每个专业课程在为期18周的教学周中,16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最后2周开展小项目的实操,每个课程的知识在最后的双周课程实训中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而这个项目实操的课程由培训机构的教师来授课,以增加项目的实用性。

在每门课程的授课中,使用“先感性再理性,先实践再理论”的原则,先通过引入范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用实践来升华理论知识,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完备的基础知识,如图1。

图1 课程实训

其中,技能点实训由多个小实训单元组成,各单元中通过“看—做—教—评”循环学习,让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已学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出实际应用水平。

3.2 独立的项目实训

在完成几门课程实训后,由学生个人完成较完整的项目。项目实训在时长上相当于传统教育的小学期实习,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独立实践较完整的项目,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

这个课程的完成采用双教师制度,企业教师与本校教师同时授课,本校教师主要作为助教,不仅学习到知识应用的技巧,也能随时弥补企业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方法方式的不足。

3.3 企业实训

该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以“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完成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与项目实训一样,这个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所不同的是,项目实训训练的是个人技能,要求凭借个人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应用问题;而企业实训训练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组员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难度较大的应用问题。

这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和职业督导师多种角色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项目执行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如图2),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4]。

图2 企业实训

3.4 阿里云实训平台

阿里云实训平台为用户提供严谨、实用的云计算、大数据、云安全与人工智能四大专业的体系化在线课程与实验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进阶式的课程内容,搭配闯关式的节点测试与在线认证,不断锤炼、加深用户对技术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成为兼备理论与实操双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学生通过阿里云人才交流平台,获得职业成长的机遇。

4 “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校企企”合作模式解决了师资问题、学生培养问题、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学岗直通的典型和成功模式。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4.1 师资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部分课程由学校教师授课,由于企业工程师不一定能和学校教师深度沟通,在知识点传授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够,实训无法正常开展,需要临时补充知识等情况[5]。要想避免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不断交流沟通,还需要企业委派相对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参与其中。

4.2 课程体系及时修正的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每届制定一份,每份培养方案负责三年的培养。软件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为了培养直接上岗的学生,需要在培养中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让课程知识点与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对接。

4.3 培养多样化就业的问题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知识掌握层度深浅不一的情况,如何安排好多样化就业,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难点,需要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挖掘学生潜力,让课程体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有多样多层次的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比如,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销售与维护,知识掌握中等的学生可能从事代码编写,而能力不错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设计。多样化的就业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多样化授课。

5 结语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功能和企业的作用,是培养高职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的途径之一。校企合作只有企业变主动,学校来配合,校园成工厂,才能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就业上岗。本文分享软件技术专业“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旨在探讨与推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同时,也对其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课程体系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软件技术的组合逻辑电路模型分析与实现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